鸣蝉堡
在今甘肃秦安县北。《晋书·乞伏乾归载记》: 东晋太元十六年 (391),“苻登将没奕于遣使结好,……请讨鲜卑大兜国,乾归乃与没奕于攻大兜于安阳城,大兜退固鸣蝉堡,乾阳攻陷之”。即此。
确址不详。疑在今甘肃省庄浪县和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一带。东晋太元十六年(391年)前秦没奕于与乞伏乾归联兵攻鲜卑大兜于鸣蝉堡,即此。
在今甘肃秦安县北。《晋书·乞伏乾归载记》: 东晋太元十六年 (391),“苻登将没奕于遣使结好,……请讨鲜卑大兜国,乾归乃与没奕于攻大兜于安阳城,大兜退固鸣蝉堡,乾阳攻陷之”。即此。
确址不详。疑在今甘肃省庄浪县和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一带。东晋太元十六年(391年)前秦没奕于与乞伏乾归联兵攻鲜卑大兜于鸣蝉堡,即此。
福建省的别称。福建古为闽地,北宋时始分福、建(南宋升为建州府)、泉、南剑、漳、汀六州和邵武、兴化二军。元代分为福州、建州、泉州、兴化、邵武、延平、汀州、漳州八路。明初改为八府,因之有八闽之称。元吴海《
在今湖南花垣县东南。《清史稿·高宗本纪》: 乾隆六十年 (1795) 石三保苗族义军 “陷永绥厅鸦酉寨, 镇镇总兵明安图等死之”。
北宋置,在今福建建阳市西北。《元丰九域志》 卷9: 建阳县有 “黄柏洋、武仙、大同山、瞿岭四银场”。北宋置,在今福建省建阳市西北。后废。
西汉置,属渔阳郡。治所在今天津市武清县 (杨村) 西北土门楼村。西晋属燕国。北魏移治今武清县西北旧县村,为渔阳郡治。北齐属渔阳郡,隋开皇初属幽州,大业初属涿郡。唐属幽州,天宝元年(742) 改名武清县
唐贞观八年 (634) 改南建州置,治所在安遂县 (今广东郁南县东南连滩镇)。辖境相当今广东郁南、罗定及广西岑溪等三县市部分地。十八年 (644) 废。
明改阿剌站置,在今吉林敦化市北。明《辽东志》卷9:纳丹府东北陆路有“阿速纳合”站。清改额穆和索站。
在今云南曲靖市第一中学新建碑亭内。《明一统志》 卷87曲靖府: 石城 “在府城北二十余里。隋牂牁郡地,唐为庄州石城县,属黔州都督。昔有一碑,乃段氏与三十部诸蛮立誓盟之碑”。清康熙十八年 (1679)
明洪武十六年(1383)置,属宁夏卫。治所在今宁夏吴忠市北。宣德三年(1428)移治今灵武县。弘治十三年(1500)改为灵州。十七年(1504)复为灵州守御千户所,属陕西都司。清雍正三年(1725)又
原名雍希叶布。后改称永夏。驻牧地在今青海称多县东北查曲流域。为玉树等二十五族之一。
在今陕西陇县西北,接甘肃华亭县界。《方舆纪要》 卷55陇州: 景福山在 “州西北一百五十里。一名龙门山,有凤爪、朝元、定心三峰。又有龙门洞,称为奇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