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庆寺石窟
在今河南义马市东十四里石佛村。原有白鹿寺,武周圣历元年 (698) 改名鸿庆寺。石窟始凿于北魏,唐代续凿。现存六窟,五、六两窟没入土中。其中四窟半埋土中。第一窟平面近方形,有中心塔柱,柱上雕刻多已剥蚀。后壁浮雕降魔变图,东西两壁浮雕佛传故事。雕刻精致,为北魏佛教石雕艺术佳作。第二窟为正方形,圆顶。龛内坐佛等头手均有损坏。第三窟为正方形,前部坍塌,后壁尚存一佛、二弟子、二菩萨,左壁大龛和右壁三龛造像皆有损坏。第四窟刻一佛二弟子二菩萨,左右壁均刻一佛二弟子,多已残损。
在今河南义马市东十四里石佛村。原有白鹿寺,武周圣历元年 (698) 改名鸿庆寺。石窟始凿于北魏,唐代续凿。现存六窟,五、六两窟没入土中。其中四窟半埋土中。第一窟平面近方形,有中心塔柱,柱上雕刻多已剥蚀。后壁浮雕降魔变图,东西两壁浮雕佛传故事。雕刻精致,为北魏佛教石雕艺术佳作。第二窟为正方形,圆顶。龛内坐佛等头手均有损坏。第三窟为正方形,前部坍塌,后壁尚存一佛、二弟子、二菩萨,左壁大龛和右壁三龛造像皆有损坏。第四窟刻一佛二弟子二菩萨,左右壁均刻一佛二弟子,多已残损。
指以珠江三角洲为基础,延伸扩大的经济协作区。根据不同的范围和性质,可分为“小珠三角”、“大珠三角”、“泛珠三角”。“小珠三角”由广州、深圳、佛山、珠海、东莞、江门、中山、惠州8市组成。面积4.5万平方
在今广东恩平市西北七十里。《方舆纪要》 卷101肇庆府恩平县: 鼓角楼山 “岩峦层叠,下有流泉。其后为鸿咀山,绵延险峻,亘数十里。旧为贼垒,嘉靖三十五年,督臣谈恺讨瑶 ‘贼’ 克黎源、沙峒二砦,贼走双
在今海南省海南岛上。《寰宇记》卷169琼州文昌县:“其俗以土为金,器用瓠瓢,无水,人饮木汁,谓之木饮州。”又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卷4:“木饮州,珠崖一州,其地无泉,民不作井,皆仰树汁为用。”
在今陕西白水县东北。《续汉书·郡国志》左冯翊衙县,刘昭注引《皇览》曰:“有苍颉冢,在利阳亭南,坟高六丈。”在今陕西省白水县东北。东汉属衙县。
①在今四川邛崃市西八十里。《方舆胜览》卷56邛州:七盘山“在临邛”。《方舆纪要》卷71邛州:七盘山“有石径自趾至巅,委曲七盘。其相近者曰马崖山,以崖石如马形也”。②在今四川巴中市西北一百二十里。《寰宇
①周代封国。姬姓。西周初年,周武王封周公旦于此。因周公在朝内为宰辅,未就封。武王死后,周公辅佐成王,乃封其子伯禽为鲁侯,都曲阜 (今山东曲阜市东北二里古城村)。疆域最大时南至滕州、单县以南; 西面包有
又作扜弥国、拘弥国、宁弥国。汉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属西域都护府。都城在扜弥城(今新疆于田县北克里雅河东岸)。东汉名拘弥国。
在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北上都河北岸。《元史·泰定帝纪》: 至治三年 (1323) 八月,“癸亥,英宗南还,驻跸南坡。日夕,铁失等矫杀拜住,英宗遂遇弑于幄殿”。
在今山西吉县东南三堠村。《清一统志·平阳府一》:三垢镇“在吉州西南二十里”。
古名桃花洞。在今湖南吉首市西二十里,寨阳西南二里。《清一统志·乾州直隶厅》: 桃花洞“在厅西北十五里。有石室。洞口桃花甚盛”。相传清乾嘉间,湘黔苗民起义军杨鼎元部曾在洞内打造兵器,俗称 “打铁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