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台
(臺) 山 ①在今山西襄垣县南。《水经·浊漳水注》: “漳水历鹿台山与铜鞮水合。” 《方舆纪要》卷42襄垣县: 鹿台山 “在县南二十里,下临浊漳水,高耸如台,因名”。
②在今河南汝州市北二十里。《方舆纪要》 卷51汝州: 鹿台山 “有台,状如蹲鹿”。唐李白 《题元丹丘颍阳山居》 序: “其地北倚马岭,连峰嵩丘,南瞻鹿台,极目汝海。” 即此。
又作廪台、南单之台。在今河南省淇县。商纣王所筑,广三里,高千尺。周武王伐纣,纣败走登此台自焚而死。
(臺) 山 ①在今山西襄垣县南。《水经·浊漳水注》: “漳水历鹿台山与铜鞮水合。” 《方舆纪要》卷42襄垣县: 鹿台山 “在县南二十里,下临浊漳水,高耸如台,因名”。
②在今河南汝州市北二十里。《方舆纪要》 卷51汝州: 鹿台山 “有台,状如蹲鹿”。唐李白 《题元丹丘颍阳山居》 序: “其地北倚马岭,连峰嵩丘,南瞻鹿台,极目汝海。” 即此。
又作廪台、南单之台。在今河南省淇县。商纣王所筑,广三里,高千尺。周武王伐纣,纣败走登此台自焚而死。
清置,属扶风县。即今陕西扶风县北法门镇。
在今浙江杭州市北。明崇祯四年 (1631)建桥。《清一统志· 杭州府二》: 拱宸桥 “在仁和县北新关外,西湖、苕溪诸水汇流于此”。为水陆冲要之地。1949年至 1953 年,杭县曾迁治于此。区片名。在
即今辽宁盘山县西北杜家台。《明史·熊廷弼传》:天启间,廷弼上言“抚臣以十一月二日赴镇武,臣即以次日赴杜家屯,比至中途,而军马又遣还矣”。
又作大隗镇。即今河南新密市东南二十四里大隗镇。《金史·地理志》 作“大騩镇”。
在今安徽庐江县东二里。周瑜 (175—210) 字公瑾。庐江郡舒县 (今庐江县境内) 人。三国吴名将。建安十五年 (210) 卒于巴邱 (今湖南岳阳),归葬于此。明正统七年 (1442) 庐江知县黄金
即济水分流。《禹贡》: “浮于淮、泗,达于菏。”据 《水经· 泗水注》: 菏水自菏泽分流,东南经今山东巨野、金乡、济宁入于泗水。其水今湮。古水名。又称荷水。分东西二段:东段自今山东省定陶县北分古济水东
灵江支流。即今浙江临海市西方溪。《清一统志·台州府一》:芳溪“在临海县西三十里。源出括苍山, 土民于下流导为十三圳, 溉田甚多”。
又作鄂锡克塔山。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布列亚山北。清乾隆 《钦定盛京通志》卷27: 鄂锡克塔山 “国语,鄂锡克塔,星也。(宁古塔) 城东北三千六百十七里”。《清一统志·吉林一》“额密勒河” 条下
在今浙江乐清市东北。《清一统志·温州府》:左源山“在乐清县东北三十五里。群峰环绕,中有田二千余亩,民居悉藏谷中。山有四景, 曰梅溪、莼湖、左岭、小雁荡”。
即今辽宁桓仁满族自治县东南五里甸子镇。清宣统《怀仁县志》卷3:“沙尖子东十五里为葡萄架岭五里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