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鹿门山

鹿门山

又名苏岭山。在今湖北襄阳县东南。《清一统志·襄阳府一》 引 《襄阳记》: “鹿门山,旧名苏岭山。建武中,襄阳侯习郁立神祠于山,刻二石鹿夹神道口,俗因谓之鹿门庙,遂以庙名山也。” 《新唐书·孟浩然传》: 浩然 “隐鹿门山”,并作有 《夜归鹿门歌》 诗。


在湖北省襄樊市襄城区东南20千米处。北临汉水,南接霸王山。南宋咸淳五年(1269年),蒙古将阿朮围樊城,军于鹿门,即此。东汉建武年间建苏玲山神祠于山上,门前刻二石鹿,人称鹿门庙,故山随庙名。西晋改称万寿寺,唐仍名鹿门。宋最兴盛,有佛殿、僧寮、斋堂、方丈约五百多间。汉末庞德公,唐代孟浩然、皮日休等皆曾在此隐居。孟浩然有《夜归鹿门歌》诗。明以前建有庞公祠,供庞德公像,明嘉靖四年(1525年)又建祠,并祀庞、孟、皮,人称“三高祠”。明末被毁,现存祠宇,系晚清建筑,近年复建鹿门寺大殿、佛堂、山门、廊庑、牌坊和庞居洞、孟浩然亭等建筑。寺右有灵溢泉,悬空倾泻,状如珠帘,形若瀑雨,其下甃石为池,曰瀑雨池。泉水汇注池中,屈曲流经寺前,由石雕龙头口中喷出,终年不竭。寺内尚存有宋刻塔记和明、清石碑等,记载着鹿门寺高僧事迹及兴废始末。


猜你喜欢

  • 延化渠

    在今内蒙古乌审旗境。《新唐书·地理志》 夏州朔方县:“贞元七年开延化渠,引乌水入库狄泽,溉田二百顷。”乌水即今乌审旗南之纳林河。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南。《新唐书·地理志》夏州朔方县(今陕西靖边县北白

  • 武郎盐场

    在今广东雷州市西。《清一统志·雷州府》: 武郎盐场 “在海康县西。自廉州府合浦石康海至此泊舟,北通遂溪乐民所。明初置盐课司,崇祯三年裁。今有武郎埠”。

  • 平阿侯国

    西汉河平二年(前27)置,属沛郡。治所在今安徽怀远县西南六十里平阿山下。东汉改为平阿县。西汉成帝河平二年(前27年)置,治今安徽省怀远县西南。东汉改为县。

  • ①周王城。在今河南洛阳市西王城公园一带。《左传》: 襄公二十四年 (前549),“齐人城郏”。杜注: “郏,王城也。”②春秋郑邑。后属楚。即今河南郏县。《左传》:昭公元年(前541) “冬,楚公子围使

  • 泸江

    ①古称庐水。即今江西吉安市南之泸水。《汉书·地理志》 长沙国安成县: “庐水东至庐陵入湖汉。” 《清一统志·吉安府一》: 泸江 “在庐陵县南。即古庐水。…… 《旧志》,泸江源出安福、萍乡二县界之泸潇山

  • 即铁。春秋卫邑。在今河南濮阳市西南十里。《公羊传》 作 “栗”。古邑名。又作铁。春秋卫地。在今河南省濮阳市西北。《公羊传》哀公二年(前493年):“晋赵鞅帅师及郑轩达帅师战于栗。”即此。参见“铁”。

  • 曹幕山

    即今广东鹤山市西之皂幕山。《清一统志 ·肇庆府》: 曹幕山 “在鹤山县西北十六里,接开平、高明二县界。脉自昆仑山来,高千余丈,延袤百余里,左右冈陇如张幕然。一名皂幕山。前有狮子冈,大石嶙峋百余丈,乡民

  • 千秋涧

    在今安徽和县西北二十五里。《宋史·河渠志》:南宋淳熙十二年(1185),“和州守臣请于千秋涧置斗门,以防麻澧河水泄入大江,遇岁旱灌溉田畴, 实为民利”。在今安徽省和县西北。南宋淳熙十二年(1185年)

  • 萨摩陂

    在今河北沧县北。《元和志》 卷18沧州长芦县: 萨摩陂 “在县北十五里。周回五十里。有蒲鱼之利”。

  • 呼揭

    即乌揭。秦汉时西北部落。在今哈萨克斯坦斋桑湖至新疆阿尔泰山间额尔齐斯流域。《汉书·匈奴传》: 郅支单于破乌孙后,“因北击乌揭,乌揭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