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檗山
又作黄蘖山。在今江西新干县西。《寰宇记》 卷109吉州新淦县: 黄檗山 “在县南 (西) 二十里。唐权载之有 《黄檗馆遇雨》 诗”。《方舆纪要》 卷87临江府新淦县: 黄蘖山 “在县西二十里,临江。县西南八十里有黄蘖馆,盖因山以名”。
即今福建省福清市西南黄檗山。山上万福寺,创建于唐贞元五年(789年),是我国佛教黄檗宗的发源地。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寺僧隐元东渡日本传教,成为日本黄檗宗的祖师,此后万福寺亦成为日本国黄檗宗各寺院的祖庙。
又作黄蘖山。在今江西新干县西。《寰宇记》 卷109吉州新淦县: 黄檗山 “在县南 (西) 二十里。唐权载之有 《黄檗馆遇雨》 诗”。《方舆纪要》 卷87临江府新淦县: 黄蘖山 “在县西二十里,临江。县西南八十里有黄蘖馆,盖因山以名”。
即今福建省福清市西南黄檗山。山上万福寺,创建于唐贞元五年(789年),是我国佛教黄檗宗的发源地。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寺僧隐元东渡日本传教,成为日本黄檗宗的祖师,此后万福寺亦成为日本国黄檗宗各寺院的祖庙。
在今安徽舒城县南三十里。《舆地纪胜》卷45庐州: 春秋山 “在舒城县南三十里。有李公麟读书堂、洗砚池及望湖尖、凤凰台、仙人峰、仙人迹,绝顶有洞,可容数千人”。《方舆纪要》 卷26舒城县: 春秋山在 “
即荥泽。在今河南郑州市西北古荥镇北。《尚书·禹贡》: “荥波既豬。” 荥水即济水,战国时济水与黄河相通,西汉平帝后始淤浅,唐初淤为平地。
唐渤海国置,属南海府。治所在天晴县 (今朝鲜咸兴西北旧津里。一说在咸镜北道茂山东南)。辖境相当今朝鲜咸镜南道北长津江上游一带。后废。渤海国置,治天晴(今朝鲜咸镜北道茂山县东南境),属南京南海府。辽废。
1949年以喀喇沁右翼旗改名,属热河省。治所在公爷府 (今内蒙古喀喇沁旗驻地锦山镇)。1955年划归内蒙古自治区昭乌达盟。1969年划归辽宁省。1979年划回内蒙古自治区。在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属赤峰
即今青海门源回族自治县西北之金羊岭。为祁连山南岭之一。海拔4352米。民国范长江 《中国的西北角》: “过一小岗曰景阳岭,为大通河与弱水的分水岭,山北之水北流居延海,山南之水汇入大通河,门源土人有句俗
亦作落门聚。在今甘肃武山县东三十里洛门镇。《续汉书 ·郡国志》 汉阳郡冀县: “有雒门聚。” 刘昭补注: “来歙破隗嚣处。”
在今内蒙古鄂托克前旗南北大池一带。《晋书·苻坚载记》:东晋兴宁三年(365),匈奴左贤王卫辰举兵叛,“邓羌讨卫辰,擒之于木根山”。《魏书·太祖纪》:登国七年(392)春正月,“幸木根山,遂次黑盐池”。
北宋置,属江津县。即今四川江津市。北宋乾德五年(967)移江津县治此。
即今新疆阿克陶县西南乌孜别里山口。清宣统《新疆图志》卷5:光绪十年(1884),“俄人乘我不觉竟越玛里塔巴尔山口,南侵入二百里至乌仔别里山口”。
即今云南昌宁县西南八十四里湾甸傣族乡。明景泰 《云南志》 卷6: 湾甸州 “蛮名细甸,元时属镇康路”。《方舆纪要》 卷118潞江安抚司: 细甸 “在司东南。正统中,麓川酋思任发叛,督臣王骥言江北细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