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松林峡
在今青海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西北。《清一统志·西宁府一》: 黑松林峡 “在大通县 (今城关) 南,去西宁县北百里。两峡悬距,中多孔道。明嘉靖二十五年修葺城堑,延属五十余里”。
在今青海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西北。《清一统志·西宁府一》: 黑松林峡 “在大通县 (今城关) 南,去西宁县北百里。两峡悬距,中多孔道。明嘉靖二十五年修葺城堑,延属五十余里”。
唐武德五年 (622) 置,治所在建昌县(今江西永修县西北艾城)。八年 (625) 废。
在今湖南怀化市西南。北宋置竹砦铺。明置竹砦驿。
1948年河南革命根据地由舞阳县析置,治河北街(今河南舞阳县东北侯集)。以在沙河之北而得名。同年年底撤销,并入舞阳县。旧县名。豫皖苏解放区设。1948年3月由河南省郾城、舞阳二县沙河以北地区及襄城、临
在今青海门源回族自治县西北大通河畔。《水经·河水注》: 浩亹河 “东南径西平之鲜谷塞尉故城”。即此。
即犨。 春秋时为郑地, 后属楚。 在今河南鲁山县东南五十里。古邑名。又作犨。春秋郑邑,后属楚。在今河南省鲁山县东南。
①唐高祖李渊的陵墓。在今陕西三原县东北五十里。宋敏求 《长安志》 卷 20 三原县:献陵 “在县东一十八里龙池乡唐朱村,封内二十里”。②在今北京市昌平县北天寿山西峰下。明十三陵之一,在长陵西北一里。为
即今贵州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西南火烘乡。明郭子章《黔记》卷8:火烘坡“古名和弘, 山石高峻,其气燥燠,虽隆冬登之,亦汗出浃背”。元置镇宁州治此。
在今湖北黄石市西北。《九域志》 卷6: 大冶县有磁湖。《舆地纪胜》 卷33兴国军: 磁湖 “在大冶县。东坡谓其湖边之石皆类磁石而多产菖蒲。故后人名曰磁湖”。
清雍正十年(1732)置,属大定府。治所即今贵州水城县。1913年改为水城县。据清爱必达《黔南识略》卷24水城通判:“城外有河一道, 自城西分为二,环城流至城东南,复合为一,东流入乱山中。城之得名以此
在今山西岚县南。《方舆纪要》卷40岚县:大贤河“在县南。《志》云, 源出县南四十里柳峪村,东北流至静乐县之楼烦镇, 入于汾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