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龙城县

龙城县

①一名和龙。东晋咸康七年(341)前燕慕容皝改柳城置,治所即今辽宁朝阳市。次年自棘城迁都于此。隋开皇元年(581)改名龙山县。

②北魏太和十一年(487)置,为临洮郡治。治所在今甘肃岷县东北,洮河东岸。《水经·河水注》:“洮水又屈而北径龙桑城西,而西北流。马防以建初二年从安故五溪出龙桑,开通旧路者也。俗名龙城。”北周废。

③北魏永熙中置,属昌黎郡。寄治英雄城(今河北徐水县西遂城)。北齐废。

④北魏置,属彭城郡。治所在今安徽萧县东北。隋开皇初废。

⑤南朝梁大同三年(537)置,为龙州治。治所在今广西柳城县南凤山镇南丹村。《舆地纪胜》卷112柳州引张维《广西郡邑志》:“八龙见于江,乃即江南置龙州及龙城县。”隋废州,县属桂州。大业初属始安郡。唐武德四年(621)为龙州治。贞观七年(633)属柳州。北宋景德三年(1006)改为柳城县。

⑥隋开皇六年(586)改承高县置,属徐州。治所在今安徽萧县西北十里。十八年(598)改为临沛县。

⑦隋平陈改彭泽县置,属江州。治所在今江西彭泽县城西二里。开皇十八年(598)复改为彭泽县。

⑧唐武德四年(621)置,为南义州治。治所在今广西岑溪县东二十里。贞观年间为义州治。天宝初为连城郡治。至德二年(757)改为岑溪县。


古县名。(1)东晋鲜卑慕容皝及后燕慕容垂所都,治今辽宁省朝阳市。属昌黎郡。隋文帝改名龙山县。(2)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年)置,治今甘肃省临潭县东洮河东岸。北周废。(3)南朝梁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城县旧县南龙江北岸。为龙州治。隋属始安郡。唐武德四年(621年)复为龙州治。贞观七年(633年)改属柳州。北宋景德三年(1006年)改为柳城县。(4)隋开皇九年(589年)以彭泽县改名,治今江西省彭泽县西。属江州。十八年复名彭泽县。(5)唐武德四年(621年,一作五年)析永业县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岑溪市东。为南义州治,贞观二年(628年)为义州治。至德中改名岑溪县。


猜你喜欢

  • 营口县

    1913年改营口厅置,属奉天辽沈道。治所即今辽宁营口市。1929年属辽宁省。1938年改设营口市。1949年复置营口县,移治大石桥镇 (今大石桥市)。1992年改设大石桥市。旧县名。1913年由营口直

  • 蒲类县

    唐贞观十四年 (640) 置,属庭州。治所在今新疆奇台县东南老奇台镇。《元和志》 卷40: 蒲类县 “因蒲类海为名”。宝应元年 (762) 改为后庭县。贞元中为吐蕃所据,废。古县名。唐贞观十四年(64

  • 南浦县

    三国蜀汉建兴八年 (230) 改羊渠县置,属巴东郡。治所即今四川万县市。《寰宇记》 卷149万州南浦县: “以浦为名。” 西魏改为鱼泉县,为安乡郡治。北周改为安乡县,后改为万川县。隋开皇十八年 (59

  • 光武山

    又名白水山、狮子山。在今湖北枣阳市南。《新唐书·地理志》:枣阳县“有光武山”。《舆地纪胜》卷88枣阳军:白水山“在枣阳县南四十里。上有光武庙”。

  • 益侯国

    东汉改益县置,属北海郡。治所在今山东寿光县南八里益城村。后改属乐安国。东汉末复为县。东汉以益县改置,治今山东省寿光市南。后国除仍为县。

  • 饶庆镇

    金置,属开义县。在今辽宁义县西南四十五里。元废。

  • 钟 (鍾) 山

    ①即今内蒙古河套北之阴山。《水经·河水注》: “芒干水出塞外,南径钟山,山即阴山,故郎中侯应言于汉曰,阴山东西千余里,单于之苑囿也,自孝武出师攘之于漠北,匈奴失阴山,过之未尝不哭,谓此山也。”②又名金

  • 泸州卫

    明洪武二十五年 (1392) 置,属四川都司。治所在泸州 (今四川泸州市)。成化四年 (1468)迁宋江渡 (今四川兴文县)。清康熙二十四年 (1685)废入泸州。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置于泸州

  • 邛邮

    在今四川荥经县西南大相岭。《汉书·淮南王传》:文帝时,淮南王长谋反,“有司奏:请处蜀严道邛邮,遣其子、子母从居,县为筑盖家室, 皆日三食,给薪菜盐炊食器席蓐”。注引张晏曰:“严道,蜀郡县也。邛,邮置名

  • 大铜川

    在今浙江永康市西北。永康溪支流。 《方舆纪要》卷93永康县:大铜川“在县西北十七里。或谓之大桐溪,有小铜川流合焉,入于永康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