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登山
①在今四川江津市东南。《方舆纪要》卷69江津县:龙登山在“县东百里。上有虎跳岭,双峰并峙,顶有井泉,四围石壁崭岩,有二路可通。正德八年盗起,义兵屯此,为一方保障”。
②在今四川綦江县西,接江津市界。《舆地纪胜》卷180南平军:龙磴山“在军西北一百五十里。上有禅居寺,在唐为灵岩寺”。《方舆纪要》卷69綦江县:龙登山“在县西七十里。山势如龙,一名石磴山”。
①在今四川江津市东南。《方舆纪要》卷69江津县:龙登山在“县东百里。上有虎跳岭,双峰并峙,顶有井泉,四围石壁崭岩,有二路可通。正德八年盗起,义兵屯此,为一方保障”。
②在今四川綦江县西,接江津市界。《舆地纪胜》卷180南平军:龙磴山“在军西北一百五十里。上有禅居寺,在唐为灵岩寺”。《方舆纪要》卷69綦江县:龙登山“在县西七十里。山势如龙,一名石磴山”。
一名走马寨。在今山东即墨市东北。《方舆纪要》卷36即墨县:走马岭寨“在县东北九十里”。《清一统志·莱州府二》:走马寨“旧有城,今废”。
即霸桥。在今陕西西安市东郊灞桥稍西北处。《开元天宝遗事》 卷下: “长安东灞陵有桥,来迎去送皆至此桥,为离别之地,故时人呼之销魂桥。”
北周置,属普安县。在今四川剑阁县东北剑门镇。《周书·王谦传》:“梁睿未至大剑,谦遣兵镇始州。”后废。
在今河北阜平县西北一百二十里。《方舆纪要》卷14阜平县:次沟村“在吴王口外。村南有扒背、银河村、胡家庄、柳树村、天桥儿、莲子岩等处, 山中皆产矿砂,流民恒相聚开凿,名曰矿徒。嘉靖二十五年渐啸聚为乱,议
亦名岜口隘。为明凭祥州三隘之一。在今广西凭祥市西南十里。《方舆纪要》卷111凭祥州“绢关”条引《图经》云:“又南有岌口隘。”
即龟兹国。都延城 (今新疆库车县东郊皮朗旧城)。《水经·河水注》: “东川水出龟兹东北,赤沙积犁,南流,枝水右出,西南入龟兹城,音屈茨,故延城矣。”
即今湖南武冈市东南十里龙溪铺乡。清光绪《湖南通志》卷1武冈州图:州东南有龙溪。
即马岭山。在今湖南郴州市东北三里。《水经·耒水注》:“黄溪东有马岭山,高六百余丈,广圆四十许里。汉末,有郡民苏耽,栖游此山。”故有苏仙山之名。即“马岭山(1)”。
清光绪二十九年 (1903) 以宁远厅之科布尔巡司置,属山西省。治所即今内蒙古察哈尔右翼中旗驻地科布尔镇。1912年改为陶林县。
即今黑龙江省尚志市东南一面坡镇。清光绪《吉林全省地舆图》:长寿县西南有一面坡。设巡司于此。民国徐曦《东三省纪略》卷8:东清铁路有一面坡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