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河
①即阳乐河。今河北赤城县南红河。清光绪《畿辅通志》卷77:龙门河“源出龙门县(今赤城县西南龙关)西二十里娘子山北三里大龙王堂,水从地出数丈即伏至岩树下,汹涌薄,流数里又伏,至朱家营复出,乃东流为河,径县城南,亦名南河。……龙门河东西流,此横河所由名也”。
②即今四川芦山县东芦山河,为青衣江上源东支。《方舆纪要》卷72芦山县:龙门河在“县东北五十里。有二源:一自邛州界九子山西流;一自徼外东流,经冷砧河,南流会于金鸡峡口,过鱼喜河、八步关、青源河,南流入于青衣江”。
①即阳乐河。今河北赤城县南红河。清光绪《畿辅通志》卷77:龙门河“源出龙门县(今赤城县西南龙关)西二十里娘子山北三里大龙王堂,水从地出数丈即伏至岩树下,汹涌薄,流数里又伏,至朱家营复出,乃东流为河,径县城南,亦名南河。……龙门河东西流,此横河所由名也”。
②即今四川芦山县东芦山河,为青衣江上源东支。《方舆纪要》卷72芦山县:龙门河在“县东北五十里。有二源:一自邛州界九子山西流;一自徼外东流,经冷砧河,南流会于金鸡峡口,过鱼喜河、八步关、青源河,南流入于青衣江”。
清乾隆十二年 (1747) 改孟缅长官司置,属顺宁府。治所即今云南临沧县。1913年废为缅宁县。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改猛缅长官司置,治今云南省临沧市。属顺宁府。1913年废厅改缅宁县。
明置,即今青海平安县。乾隆《西宁府新志》卷9:平戎城“明洪武十九年置平戎马驿,嘉靖元年置防守官”。清仍设驿丞。
在今河北阜平县东北。《方舆纪要》 卷14阜平县: 落路口 “正统四年筑城置戍。《关隘考》:落路口以下凡九口,皆在倒马关南路,为防御要地。自口而南二十余里,为夹折腰口,又西十里为铁岭口、铜录岩口。其相近
明弘治五年(1492)置,属庆远府。治所在今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北板岭乡永顺村。民国初属广西柳江道。1928年废入宜山县。
即今河北魏县西南三十二里北皋镇。《方舆纪要》卷16魏县:“北皋镇在县西北,界成安、临漳之间,商民辐集,有北皋堡。”《清一统志·大名府二》:北皋镇“明嘉靖三十年筑城,与双井、沙口俱称境内巨镇”。(1)古
即今贵州从江县东北贯洞镇。明郭子章《黔记》 卷5: 永从县南有 “贯洞砦”。“贯洞” 系侗语音译,意为洞前的寨子。
在今河北涞水县西北。《水经·易水注》:石泉水“出石泉固东南隅。水广二十许步,深三丈。固在众山之内,平川之中,四周绝涧,阻水八丈有余。石高五丈,石上赤土,又高一匹,壁立直上,广四十五步,水之不周者,路不
①即今广东韶关市西北之武江。《水经·溱水注》:“(曲江)县东傍泷溪,号曰北泷水,水左即东溪口也。”②在今广东阳春市北。《方舆纪要》卷101阳春县:北泷水在“县北十里。东北诸溪涧之水,汇而西南流,入漠阳
东汉改筑阳县置,属南阳郡。治所在今湖北谷城县北。三国魏复为筑阳县。
①在今湖北通山县东。《舆地纪胜》卷33兴国军:石牛潭“在通山。后唐南米仓米耗大半,占者曰,此石牛所啖,因凿其颐, 自是米不复耗”。《方舆纪要》卷76通山县:石牛潭在“县东五里。有石涧六十里,下流入于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