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古代官职>三司

三司

①官名合称。东汉、唐朝、辽朝等以称太尉、司空、司徒三公,唐朝又为太子内官司闺、司则、司馔合称。②官署名合称。唐朝为御史台、中书省、门下省合称,侍御史、中书舍人、给事中更直朝堂谓三司理事; 又为刑部、御史台、大理寺合称,其鞠大狱谓三司推事; 唐朝后期、五代为盐铁、度支、户部合称,以重臣一人专判其事。明朝为各地都指挥使司、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合称。清朝初年为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转盐运使司合称,清朝末年为布政使司、提法使司、提学使司合称。③官署名。北宋置,四方贡赋朝廷不预,一归三司,通管盐铁、度支、户部,号曰计省,掌邦国财用大计,有使、副使、判官、三部使、三部副使、三部判官等; 神宗元丰 (1078—1085) 改制废。西夏亦置,属次等司,主财计,有正使、副使、承旨等职。金章宗泰和八年(1208)省户部官员而置,兼劝农、盐铁、度支,有使、副使、签三司事、同签三司事及判官、规措审计官、知事、勾当官、管勾架阁库、知法等员; 金宣宗贞祐 (1213—1217) 间罢。


三司指三公或三公的官署。《后汉书·孝顺帝纪》:“今刺史、二千石之选,归任三司。”注:“三司,三公也,即太尉、司徒、司空也。”《后汉书·皇后纪》:“皇太后临朝,以显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后汉书·邓禹传》:“延平元年,拜骘车骑将军,仪同三司。仪同三司始自骘也。”后世的唐、辽也沿此称。唐朝也称御史台、中书省、门下省为三司。唐朝太子内官司闺、司则、司馔也称三司。

猜你喜欢

  • 守宫署

    官署名。北齐隶光禄寺,掌供设宫廷铺陈张设之物,设令、丞各一员。隋、唐、五代改隶卫尉寺,掌祭祀、巡幸、朝会、王公婚礼之帐幕床席供设。隋朝置令二员,唐朝置令一员、丞二员。又有监事、掌设、幕士等员。官署名,

  • 王府纪善

    官名。明代王府长史司所属有纪善所,置纪善二人,秩正八品,掌讽导礼法,开谕古谊及国家恩义大节,以昭王善。

  • 边升

    金代官员升迁的方式之一。凡授东北沿边州郡而升者,称为边升。

  • 七公干士

    由国师刘歆引荐,王莽封隗嚣为七公干士,士为七公属官。《汉书·王莽传》:“遣七公干士隗嚣等七十二人分下赦令晓谕云。嚣等既去,因逃亡矣。”参看“七公”条。

  • 兵马司

    官署名。金设在总管府、节镇之地。掌地方军事、维护治安。设都指挥使总管司事,秩正五品。下设副都指挥使、指挥使、军使等官及军典、营典、司吏、译人、公使等吏员。辖有军兵。元设于大都、上都,掌都城治安,秩正四

  • 东台舍人

    官名。即给事中,唐高宗龙朔二年(662)改,咸亨元年 (670) 复名给事中。官名。唐龙朔二年(公元662年)改给事中为东台舍人,咸亨元年(公元670年)复旧。

  • 治礼中士、下士

    官名。《周礼》无此官,汉大鸿胪有治礼郎,晋太常诸博士有治礼史,大行令有治礼郎,后魏亦置治礼郎。北周于春官府礼部下大夫之下置治礼中士,正二命;治礼下士,正一命。掌同前代的“治礼郎”,参见该条。

  • 司

    官名。 西周置。 掌设置天子的行宫。《扬簋铭》: “王若曰:‘扬、 作司工, 官司量田。 众司,众司茨。’”官名。西周设置,为司空的属官。见“司空”。

  • 郡水曹

    郡分职诸曹之一。西汉太常、司农、少府、水衡都尉等所属均有都水一官,东汉改属郡国,有都水掾或水曹掾、史,职主兴修水利。《隶释》一五《绵竹江堰碑》记广汉有都水掾及水曹掾、史各一人。可见当时水曹与都水是同时

  • 南郊家事库

    官署名。北宋真宗景德四年(1007)置,掌南郊皇帝所用器物,以玉津园官兼领。仁宗嘉祐八年(1063),别差监官,下置手分、库子。官库名。宋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置,掌皇帝祭天时需用的祭器、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