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郎
秦汉时郎官的合称。其内涵说法不一。或谓中郎、外郎、散郎。又有议郎、中郎、散郎或郎中、车郎、户郎说。又,北魏内三郎省称。
秦汉时三种郎官的合称,至于具体指哪三种郎官,说法不一。《史记·秦始皇本纪》:“乃行诛大臣及诸公子,以罪过连逮少近官三郎。”注:“《索隐》:三郎谓中郎、散郎、外郎。《正义》:议郎、中郎、散郎。《史记会注考证》引苏林说:三郎者,中郎、郎中、外郎。”《小学绀珠·职官·三郎》:“中郎、侍郎、郎中。”有的说是郎中、车郎、户郎。北魏时内三郎(掌玺郎、掌服郎、掌筵郎)的省称。
秦汉时郎官的合称。其内涵说法不一。或谓中郎、外郎、散郎。又有议郎、中郎、散郎或郎中、车郎、户郎说。又,北魏内三郎省称。
秦汉时三种郎官的合称,至于具体指哪三种郎官,说法不一。《史记·秦始皇本纪》:“乃行诛大臣及诸公子,以罪过连逮少近官三郎。”注:“《索隐》:三郎谓中郎、散郎、外郎。《正义》:议郎、中郎、散郎。《史记会注考证》引苏林说:三郎者,中郎、郎中、外郎。”《小学绀珠·职官·三郎》:“中郎、侍郎、郎中。”有的说是郎中、车郎、户郎。北魏时内三郎(掌玺郎、掌服郎、掌筵郎)的省称。
官名。北齐置,有丞。隶司农寺。
官名。辽朝置,为东京都总管府长官,兼理辽阳府事。
官名。西晋置,为尚书省右士曹长官,亦称郎中,六品。东晋省。北魏置。或说孝文帝太和(477—499)改制后隶都官尚书。太和十七年定郎为从五品中,郎中五品上; 二十三年皆称郎中,六品。仍可通称为郎。北齐改
官署名。辽朝北面官,所掌不详。
官名。参见“纂修”。官名。清始置于国史馆,员额满四人,以内阁侍读学士、侍读中书及部属、科道等官派充;汉六人,以翰林院侍读学士以下各官派充,总掌国史编纂之事。北洋政府时期于国史馆、礼制馆、修订法律馆均置
官名。战国置。掌都邑军事的长官。《中日欧美澳纽所见所摹所拓金文汇编》第七三三号(铭):“杫都大司马。”
将军名号,王莽置,孔仁曾任此将军。见《汉书·王莽传》。
官名。北魏置。属尚书省库部曹。《魏书·官氏志》: “孝文帝太和十年(477)又置司空、主客、太仓、库部、都牧、太乐、虞曹、宫舆、复育少卿官。”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三品上,二十三年复次职令,未见。官
官名。《周礼》秋官之属有禁杀戮下士二人,掌禁止民人互相伤害凶杀。北周依《周礼》之制置禁杀戮中士,正二命;禁杀戮下士,正一命。属秋官府布宪中大夫。
文书名。清朝高级官衙间相互行文时使用的平行文书。如在京部院衙门之间、各部院与各省总督、巡抚、将军、都统之间、总督与巡抚之间等相互行文时均用之,文武衙门之间,如督抚与提督、巡抚与总兵、布按二司与参将、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