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林三官
官署合称。省称三官。即西汉水衡都尉所属钟官、辩铜、技巧(一说为均输、钟官、辩铜)三官合称,因均在上林苑中,故名。武帝时禁郡国铸钱,专令上林三官铸,天下非三官钱不得行,诸郡国前所铸钱皆废销之,其铜上缴三官。
指汉朝上林苑中的钟官、辨铜、均输(一说为技巧)三官,掌铸钱。《史记·平准书》:“于是悉禁郡国无铸钱,专令上林三官铸。钱既多,而令天下非三官钱不得行。”
官署合称。省称三官。即西汉水衡都尉所属钟官、辩铜、技巧(一说为均输、钟官、辩铜)三官合称,因均在上林苑中,故名。武帝时禁郡国铸钱,专令上林三官铸,天下非三官钱不得行,诸郡国前所铸钱皆废销之,其铜上缴三官。
指汉朝上林苑中的钟官、辨铜、均输(一说为技巧)三官,掌铸钱。《史记·平准书》:“于是悉禁郡国无铸钱,专令上林三官铸。钱既多,而令天下非三官钱不得行。”
官名。 战国楚置。 掌量器制造。 《尊古斋古鉥集林》著录战国楚官印文: “群㮚客鉥”。
官署名。南宋置,属吏部考功司,掌成忠郎磨勘、关升、资任、较考等事。
官署名。北宋置于西京 (今河南洛阳),职掌与左藏库略同。
元代辽东的乡军之一,不出戍其他地方。
清代县衙内部分房之一,设经承以管理之。仅在大兴、宛平二县设置。
膳部郎中、员外郎统称。
官名。明清督理漕运的最高长官。明景泰二年(1451)设,与总兵同理漕务。并兼巡抚淮、扬庐、凤四府及徐、和、滁三州,驻淮安。嘉靖四十年(1561)兼提督军务。万历七年(1579)后曾一度兼管河道。清朝沿
官名。原为少数民族部落首领的称号。十六国代拓跋什翼犍建国二年(339)沿用其称。《魏书·官氏志》: “其诸方杂人来附者,总谓之乌丸,各以多少称酋、庶长,分为南北部,复置二部大人以统摄之。肘帝弟觚监北部
武官、侍从官服用之冠。亦称武弁、大冠。《续汉书·舆服下》: “武冠,一曰武弁、大冠,诸武官冠之。侍中、中常侍加黄金珰,附蝉为文,貂尾为饰,谓之‘赵惠文冠’。”《晋书·舆服》:“武冠,一名武弁,一名大冠
官名。魏晋南北朝时中正的属官,根据乡里的评论写出对本地士族的“品”、“状”,再由中正裁定。还负责管理记载品、状的黄纸。中正的属员。《晋书·孙楚传》载:“初楚与同郡王济友善,济为本州大中正,访问铨邑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