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古代官职>丞相

丞相

官名。①最高国务长官。战国秦始置,或设一员,或分设左、右。(或说魏、赵、燕等国亦置)由君主任免,秉承君主命令,任用领导百官,辅助国君管理军政要务,从而改变了春秋列国世卿世禄、政出私门、诸卿共执国政的局面,加强了集权和君主专制。其封列侯者权位尤重。属官较少,具体事务由各级官吏分工负责。秦朝沿置,增设御史大夫为其副贰,以相制约。西汉因袭秦制,职司机构更加完备。初置一员,寻改称相国,不久复旧,或分置左、右。秩万石,金印紫绶。秉承帝命,处理全国政务。可自行辟除僚属; 有荐举选用官吏及劾奏百官、执行诛罚之权;主管郡国上计,保管全国计籍,考课、黜陟地方长官;总领百官奏事朝议; 对皇帝诏令有权封驳谏诤; 兼管刑狱、律令,在军事、边防方面也有一定权限。丞相府组织日益庞大,至武帝时有属吏三百余人。置司直、长史、征事、掾、史、属等僚属,设东、西、奏、集、议等诸曹,分管官吏迁除、郡国事务、章奏议论、征集租谷等庶务。总领朝廷百官,位极尊隆,军国政务无所不综,多由功臣出身爵封列侯者担任,或可抗折旨意,皇帝亦对其优礼相待。至武帝时为加强皇权,削弱相权,引用侍从左右地位亲近的文武官员如侍中、诸吏、左右曹及诸将军、大夫、郎等参与谋议,以尚书(中书)掌受纳传达章奏诏旨,形成参与决策的中朝(内朝)体制,丞相作为外朝官首领,成为执行成命的行政长官。昭帝以后更以大司马大将军为中朝官首领,录尚书事,执掌决策、出令之机要政务。成帝号丞相、大司马、大司空为三公,同称宰相,三分相权。哀帝复改丞相为大司徒,东汉称司徒。东汉末曹操复自为之,独揽朝政,挟天子以令诸侯,非寻常人臣之职,其相府实为小朝廷,综理军政庶务,僚属更多。魏晋南北朝因之,省置无常,或分置左、右,或称大丞相,多用以位置权臣,皆一品,梁称十八班。凡任之者权任极重,独揽军政,令由己出,往往由此进位皇帝。或亦用作赠官。实际负责政务的宰相多加其他职衔。隋朝废。② 唐玄宗开元元年(713)至天宝元年(742)及南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曾改尚书左、右仆射为左、右丞相,用作尚书省长官之名,为最高政务长官,宰相之任。唐朝从二品,宋朝正一品。辽朝置左、右丞相为中书省长官,系南面朝官,非定制,亦无实权。金朝亦分置左、右,为尚书省长官,从一品,与平章政事并为宰相,总理政务。元朝建国前,汉人以称蒙古诸帝所置掌政刑的大断事官(也可扎鲁忽赤),分治中原汉地的断事官及燕京行尚书省长官亦有此称,主管宣发号令和内外闻奏诸事的必阇赤长称中书丞相。元世祖中统元年(1260)置为中书省长官,总领百官,位次中书令,次年分置左、右。其后尚书省亦置。员额皆不定,省置亦无常。武宗至大四年(1311)后,定制尚书省并入中书省,设左、右丞相各一员,正一品。其左丞相或置或省。诸行中书省(行尚书省)亦设为长官,但不常置。明初亦设左、右丞相为中书省长官,正一品,太祖洪武十三年(1380)随中书省废。③太平天国朝上职官之一,代表官阶,非如前代宰辅之职。金田起义后分天、地、春、夏、秋、冬六官,各设正、又正、副、又副四员,共二十四员,地位仅次于王、侯。奉命出征时可独当一面,统领数军,总制以下均听指挥。行文系衔称钦差大臣。初期又设东、西、南、北四殿丞相,在各王处听使,后废。有战功者封平胡丞相,然不予印绶。又有恩赏丞相,系朝官加衔或一时赐授。此外皆称殿前丞相,不得与六官丞相并列。④ 唐、宋用作宰相的通称。后世亦因之。


官名,金印紫绶,掌助天子理万机。秦有左右丞相,高祖即位置一丞相,十一年改称相国。惠帝、高后置左右丞相,文帝二年复置一丞相。哀帝元寿二年更名大司徒,东汉初也称大司徒,建武二十七年改称司徒。到东汉末年,司徒、相国、丞相并存,王允为司徒,董卓自称太尉进为相国,而曹操又称丞相。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后汉书·百官志一》、《后汉书·孝献帝纪》。三国魏晋南北朝时设时废,名称不断变化。唐和北宋不置,南宋复置左右丞相。辽金元沿置,但其职权远不如汉朝。明初设丞相,不久即废。太平天国置,做官阶用。见《通典·职官·宰相》、《续通典·职官·宰相》。

猜你喜欢

  • 珍馐署署丞

    官名。明清光禄寺所属机构珍馐署之副长官。协助署正掌署事。明初设一人,后改为四人,从七品。清朝设二人,俱由满人担任,初制六品,康熙九年(1670)定为从七品。

  • 步军都虞候

    官名。即“侍卫亲军步军都虞候”。

  • 里老

    清朝乡里之职役。顺治十七年(1660)定里社之制,设耆老之职役。於本乡年高有德,众所推服之人内选充,不许闲吏卒及有过之人充当。协助里社之长查察地方。

  • 礼仪案

    官署名。宋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太常寺置,掌讨论大庆典礼、袭封定谥,检举忌辰,以及神祠道释等事。

  • 修职佐郎

    散阶称号。明朝置,为文职从八品之升授,属四十二散阶之第三十七阶。清朝沿置,为文职从八品之封赠,属十八阶之第十六阶。官名。明代文阶官从八品升授修职佐郎。清代从八品授修职佐郎。见《明史·职官一·吏部》、《

  • 详复官

    官名。北宋太宗淳化元年(990)置,属刑部,员四人,以选人充任,专掌审阅天下旬奏大辟案牍。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罢。官名。宋淳化元年(公元990年)置,属刑部。以京朝官或选人充任,掌复审

  • 卫郎

    指汉代以郎为称的侍从武官。汉代光禄勋所属五官中郎将、左中郎将、右中郎将三署分别有中郎、侍郎和郎中; 车户骑三将, 有左右车郎和户郎; 虎贲中郎将有虎贲郎; 羽林中郎将、羽林左右监有羽林郎。这些以郎为称

  • 裁造署令丞

    官名。宋少府监所属有裁造院,金改为裁造署。令,从六品;丞,从七品。掌造龙凤车具、亭帐、铺陈诸物,宫中随位床榻、屏风、帘额、绦结等,还有陵庙诸物及省台部内所用物。下有直长,从八品,明昌三年(公元1192

  • 贵州清吏司

    官署名。简称贵州司。① 明清户部诸司之一。掌理贵州省钱粮收支数目。明永乐十八年(1402)置。设郎中、员外郎、主事等官。分置民科、度支科、金科、仓科等四科治事。兼掌在京济州等三卫、永平等五镇之俸饷及崇

  • 六仪

    唐朝内官淑仪、德仪、贤仪、顺仪、婉仪、芳仪合称。玄宗开元 (713—741) 中置,各 人,正二品,共掌教九御四德,率其属以赞后礼。六种女官的合称。即淑仪、德仪、贤仪、顺仪、婉仪、芳仪。《新唐书·百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