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监军
官名。三国蜀置,统兵,位在前、后、左、右护军上。地位很重要,刘巴以前将军兼任,督汉中军事。姜维以征西将军兼任,随诸葛亮伐魏。一说即中护军之任。
官名,三国蜀置,掌统兵,位在前后左右护军上。《三国志·蜀书·董和传》:“其追思和如此。”注:“亮卒,为中典军,统诸军,封成阳亭侯,迁中监军前将军。”
官名。三国蜀置,统兵,位在前、后、左、右护军上。地位很重要,刘巴以前将军兼任,督汉中军事。姜维以征西将军兼任,随诸葛亮伐魏。一说即中护军之任。
官名,三国蜀置,掌统兵,位在前后左右护军上。《三国志·蜀书·董和传》:“其追思和如此。”注:“亮卒,为中典军,统诸军,封成阳亭侯,迁中监军前将军。”
同“赐命”。君主对臣下赐予物品、爵位或官职的命令。《谷梁传·庄公元年》: “锡命非正也。”《公羊传·庄公元年》: 王使荣叔来赐桓公命。”
官署名。秩从六品,设于元世祖至元十六年(1279),隶诸路金玉人匠总管府,掌上都金银器皿制造。置大使、副使各一员。
官名。即“进奏官”,又称邸吏。
官署名。吏部诸司之一。详见“司勋”②。官署名。隋始置,为吏部四司之一,主勋赏之事。司的长官,隋初称为侍郎,以员外郎为佐官。炀帝改为郎与承务郎各一人。唐沿置,以郎中、员外郎为正副长官。司勋郎中一人,从五
汉朝郡县属吏,有内外之分,在政府办公的称内吏,在郡府县府外工作的为外部吏,如乡的有秩、游徼等。参看《后汉书·百官五·乡有秩》。
官名。明洪武二十八年 (1395) 始置,各监均置,正六品,后渐为次等宦官,受役于有权势的太监。隶司礼监。平日看守六科廊、报水、巡街、礼仪房。夜间奉命寻查火警, 齎送大臣赏赐, 收接表笺礼物等,均为差
官名。清朝理藩院所属宾客清吏司之副长官。协助郎中掌司事。乾隆二十二年(1757)改称王会清吏司员外郎。
官名。明、清各府道纪司之副主官。分理诸府之道众,颁发度牒。明洪武十五年 (1382)设,一人,未入流,无俸禄。清顺治 (1644—1661)中沿设,一人,亦未入流。选通晓经义,恪守清规者充任。
官名。两晋南北朝置。州、郡及出镇方面将军府皆设,掌兵事。两晋时常被派出统军征伐。隶于州、郡者地位较低,隶于军府者或有地位较高的,如东晋陶侃为江夏太守、鹰扬将军,加任此职。南朝齐、梁、陈时广州设有西江、
官名合称。①三国蜀后主建兴三年(225)诸葛亮平南中,移南中劲卒青羌万余家于蜀,分为五部,置以统之。参见《华阳国志》卷四《南中志》。②东汉献帝建安(196—220)中曹操分入居塞内的南匈奴为五部,各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