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古代官职>二府

二府

①亦称“两府”。西汉为丞相,御史大夫官署的合称,也作为丞相、御史大夫的代称。《汉书·刘向传》: “今二府奏佞谄不当在位。”颜师古注引如淳曰: “二府,丞相、御史也。”东汉以称司徒、司空或太尉、司徒。晋朝亦作为大司马、大尉两府的合称。②十六国前凉时期“太府”与“少府”的合称。③宋朝中书门下与枢密院的合称。宋初赵普任枢密使,礼遇与宰相同,号称二府。后以中书门下掌政务,称东府; 枢密院掌军务,称西府,对掌最高国务,故并称二府。④ 明、清对府同知的别称。


1、西汉指丞相府和御史府,也指丞相和御史。《汉书·楚元王传》:“今二府奏佞谄不当在位,历年而不去。”注:“如淳曰:二府,丞相、御史也。”(见中华书局竖排本1944页)。2、东汉指司徒府和司空府。《后汉书·光武帝纪》:“县国不足直长吏可并合者,上大司徒、大司空二府。”又《后汉书·朱乐何列传·何敞传》:“二府以为故事三公不与贼盗。”注:“二府谓司徒、司空。”3、十六国前凉时指太府和少府。4、西魏、北周时指将军府和都督府。《周书·柳虯传》:“(独孤信)出镇陇右,因为秦州刺史,以虯为二府司马。”5、宋朝指中书省和枢密院。《宋史·职官二·枢密院》:“宋初,循唐,五代之制,置枢密院,与中书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二府……中书、密院既称二府,每朝奏事,与中书先后上殿。”6、明、清指知府和同知。因同知是知府的副职。

猜你喜欢

  • 角工下士

    官名。西魏、北周冬官府司木中大夫角工中士佐官,正一命。

  • 储宫

    太子的称谓。潘尼《赠陆机出为吴王郎中令诗》:“乃渐上京,乃仪储宫。”

  • 州推官

    官名。宋代诸州幕职有节度推官与观察推官,小州推官、判官不平置,有的以推官兼观察支使,主管本州司法事务。自辽金始,诸州不设推官。

  • 鸿胪礼宾使

    使职名。唐玄宗天宝十三载(754),礼宾院由鸿胪勾当检校。代宗永泰二年(766) 宦官鱼朝恩加内侍监、判国子监事,充鸿胪礼宾等使,主礼宾诸事。

  • 内阁蒙古房

    清代内阁内部机构。又称蒙古堂,掌译蒙、回、藏各部文字及外国来文。凡遇有各藩部陈奏事件及表文,均由藏古房译出具奏。颁赐各部落诰敕、碑文、匾额及奉旨特交事件,皆译出缮写,凡外国文件,如俄罗斯文字,即传翰林

  • 北枢密院使

    官名,辽朝置,为北枢密院长官,掌契丹兵马,掌兵机武铨群牧之政。其佐官有知北枢密院使事、知枢密院事、北院枢密副使、知北院枢密副使事、同知北院枢密使事、签书北枢密院事等。见《辽史·百官志一》,参看“北院”

  • 近署

    指皇宫的官署。《后汉书·窦武传》:“武乃白太后曰:故事,黄门、常侍但当给事省内,典门户,主近署财物耳。”《三国志·吴书·华覈传》:“臣以愚蔽,误忝近署。”

  • 右日逐王

    匈奴王号名,地位次于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和左日逐王,高于左右温禺鞮王、左右渐将王等,属官有骨都侯、尸逐骨都侯、日逐、且渠、当户等。有自己的部土。见《后汉书·匈奴传》。

  • 左右后侍中士

    官名。北周置,为天官府左右宫伯中大夫所属,正二命。其职掌据《隋书·礼仪志》所载为“掌御寝北门之左右。并银甲,左执犀环,右执兕环长刀。”

  • 守中郎将

    官名,东汉置,即代理中郎将。《后汉书·马成传》:“代来歙守中郎将。”参看“守”条2、“守兼”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