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古代官职>五官

五官

①五种官名合称。先秦典籍所载说法不一。或说为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亦指五行之官和五方之官。②女官名。西汉宫中女官有五官,秩视三百石。③司历之官。唐朝司天台 (太史局) 以春官、夏官、秋官、冬官、中官等分掌天文、历法、气象,并称五官。乾元以后,其司天台官员率加五官之号,又有五官正、五官司历、五官保章正、五官挈壶正、五官监候、五官灵台郎等名。①五官中郎将、五官掾等省称,详见各条。


1、五行之官。《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故有五行之官,是谓五官……木正曰句芒,火正曰祝融,金正曰蓐收,水正曰玄冥,土正曰后土。”

2、五种官的概称。商朝指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礼记·曲礼下》:“天子之五官,曰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典司五众。”注:“此殷时制也。”周指司徒、宗伯、司马、司寇、司空。《周礼·春官·小宗伯》:“辨其名物,而颁之于五官,使共奉之。”注:“司徒主牛,宗伯主鸡,司马主马及羊,司寇主犬,司空主豕。”疏:“六卿应言六官,而云五者,以其天官(冢宰)贰王治事,尊而不使奉牲,故五官也。”

3、泛指百官。汉代史游《急就篇》:“诸物尽讫五官出。”

4、汉代有五官郎(五官中郎、五官侍郎、五官郎中)、五官中郎将。郡国还有五官掾。《后汉书·百官二》:“五官中郎将一人,比二千石。本注曰:主五官郎。五官中郎,比六百石。五官侍郎,比四百石。五官郎中,比三百石,凡郎官皆主更直执戟,宿卫诸殿门,出充车骑。”又《后汉书·百官五》:“有五官掾,署功曹及诸曹事。”

5、汉代女官名。《汉书·外戚传序》:“五官视三百石。”注:“五官,所掌亦象外之五官也。”汉代女官分十四等,五官为第十二等。

6、唐代司天台有五官保章正、五官监候、五官司历,掌历法及测景分至表准;五官灵台郎,掌候天文之变;五官挈壶正,五官司辰,掌知漏刻。见《新唐书·百官二·司天台》。其后历代沿置。

猜你喜欢

  • 左监门卫大将军

    官名。唐高宗龙朔二年(662) 改左监门府为左监门卫而置,一员,正三品,德宗贞元二年(786) 置上将军以前为长官。掌宫城诸门禁卫及门籍; 行幸,则率属于衙门监守。宋朝置为环卫官,无定员,无职掌,多以

  • 观察州

    以观察使为长官之州。宋朝为六等州之第三等,低于节度州,观察使不赴任者,则以他官判、知,属官有观察判官、观察支使、观察推官等,又有观察副使专授左降官。辽朝观察州设观察使、观察副使、观察判官、州学教授、助

  • 命士

    ① 秩位名。新莽始建国元年(后9)改五百石为命士。② 官名。新莽时羲和置命士督五均六管,每郡数人。东汉废。1、官秩名,指五百石俸的官。王莽拟古,改五百石俸曰命士。《汉书·王莽传》:“更名秩百石曰庶士,

  • 都头

    官名。① 唐僖宗入蜀后神策新军五十四都各置为统兵官,亦称都将。五代、宋朝为禁军步军诸都统兵官,领副都头及十将、将虞侯、承勾、押官等属官。②县役通称。清梁章巨《称谓录》卷二六 《各役·都头》: “唐代尝

  • 州监

    官名。南朝梁置,为朝廷派驻诸州监察政务的官员,武帝天监七年 (508)定为流外三品蕴位。

  • 掌设御侍

    女官名。金设此官,正九品,掌床席帷帐铺设等。见《金史·百官三·内命妇品》注。

  • 左右小武伯上士

    官名。见“左右武伯中大夫”。

  • 知弹侍御史

    官名。唐置,属御史台台院,员额一人。御史提出的弹劾事件,都须经过台的长官署名。凡属大事,由长官另用方幅上奏,小事则只在御史的疏末署名押奏。知弹侍御史即为协助管理此项事务者。

  • 郡司马

    官名。汉代干边郡置司马,属于军职;内郡偶亦置之,非为定制。《八琼室金石补正》九载西晋《南乡太守郛休碑阴》,其一郡佐吏,首为司马顺阳黄根,其次则为行义武猛掾武当华吴,又次则说郡领县八,户万七千一百三十,

  • 支差房

    官署名。宋神宗元丰 (1078—1085) 改制置,属枢密院,掌行调发军,迁补殿侍、选亲事官等事务。宋枢密院属吏办事诸房之一。掌办军队调发,湖北路边防及京东、京西、江准、广南东路吏卒,迁补殿侍,选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