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古代官职>京师大学堂

京师大学堂

清末所设之新式学堂。光绪二十四年(1898)创办。置管理京师大学堂事务大臣一人,总教习一人。分诗、书、易、礼四堂及春、秋二堂。二十六年,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停办。二十八年复校,增设预备科 (政科、艺科)、速成科 (仕学馆、师范馆)。二十九年,增设进士馆、译学馆、医学实业馆,又改管学大臣为学务大臣,专设京师大学堂总督一人。大学堂分为经学科、政法科、文科、医科、格致科、农科、工科、商科八个分科大学和通儒院。译学馆、宗室、觉罗、八旗中、小学堂、进士馆、医学馆、编译局改由学务大臣统辖。三十二年,直隶学部。宣统二年 (1910) 改设经、法、文、格致、农、工、商七科。辛亥革命后改称北京大学。


国家设立的大学名。清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邢部侍郎李端棻奏请建立大学堂,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元月御史王鹏运又奏请开办京师大学堂,得到光绪帝的批准,下谕筹办。同年五月,总理衙门上报了由梁启超草拟的《京师大学堂章程》,并派孙家鼐为京师大学堂的管学大臣,工部侍郎许景澄为总教习,于官书局原址正式创建京师大学堂,目的在于“广育人才,讲求时务”,为戊戌变法的“新政”之一。《京师大学堂章程》是按日本学规参照本国情形起草的,其主要内容为:第一,中西并重,以西学为学堂之一门,不以西学为学堂之全体;以西文为西学之发凡,不以西文为西学之研究;第二,京师大学堂分普通学科和专门学科两种,普通学科毕业后,再学习专门学科一门或两门;第三,京师大学堂既是学校又是中央教育行政机关,兼管全国各省教育行政和学堂;第四,京师大学堂设藏书楼、仪器院,并在上海等处开设编译局,编辑大、中、小学教科书;第五,京师大学堂内另设一师范斋,以培养教师,附设一小学,使师范生有实习之地;第六,京师大学堂学生来源有两类:一是翰林院编检、院司员、大门侍卫、候补候选道府州县以上及大员子弟八旗世职,各省武职后裔之愿入学堂肄业者;二是各省中学堂毕业生。维新运动失败之后,虽然新政停止实行,但筹办京师大学堂仍然继续进行,不过在顽固派统治之下,京师大学堂于此年十一月开学时只有仕学院,令举人、进士出身的各京曹入院学习,分诗、书、易、礼四堂及春秋二堂,学生不及百人,上午自习经史,午后学自然科学与外文,性质仍同于旧式书院。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秋,学生渐多,将近二百人,乃选拔其优秀者,别立史学、地理、政治三堂。其余改名为立本、求志、敦行、守约诸堂。仕学院学生分隶于史学、地理、政治三堂,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学校被迫停办。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元月复校,改定章程,先设预科,分政科、艺科两门;设速成科,亦分两门,即为已做官的官员学习新知识而设的仕学馆与培养师资的师范馆。其译局由旧官书局筹办,一设京师,一分设上海。九月,大学堂招生,录取仕学生五十七名,师范生七十九名。十一月,同文馆并入,设英、法、俄、德、日五国语言文字专科。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闰五月,特派湖广总督张之洞会同商办京师大学堂,增设进士馆(为新进士学习新知识而设)、医学实业馆。六月,又奏请改同文馆为译学馆,分授英、俄、德、法、日五国语言文字,兼习各种科学。十一月奏派学生赴外洋留学,派往日本三十一人,西洋十六人,又奏请京师专设总理学务大臣以统辖全国学务,大学堂另设总监督一员,专管大学堂事务。于是诏改管学大臣为学务大臣,以大学士孙家鼐充任。十二月,以大理寺少卿张亨嘉为大学堂总监督。凡译学馆、进士馆、医学馆、译局等均直辖于学务大臣而不隶大学堂。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定大学堂属于学部,总监督为专官,秩正三品,下设经、法、文、工、商五科监督各一人,教务、庶务、斋务各提调,均聘请通晓学务者充任。至宣统二年(公元1912年),大学堂发展为经、法、文、格致、农、工、商七科。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五月,改为北京大学。

猜你喜欢

  • 礼部试

    贡举考试名。唐初,吏部掌贡举,由考功员外郎主持考试。玄宗开元二十四年 (736),以考功员外郎资望轻,移贡举于礼部,由礼部侍郎主持礼部试,试毕送中书门下详覆。其后,礼部侍郎阙,亦以别官主考,称为权知贡

  • 守阙毅士

    宋朝无品武阶官名。南宋置,为效用十资第一资,月给钱三千,米一石五升,春冬衣绢各二匹。

  • 三司催驱司

    官署名。北宋前期置,掌催促京城诸司库务文帐,京畿仓场库务月帐凭由送勾,及三部支讫内外俸禄之事,由判开拆司官兼管。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废。官署名。宋置,属三司。掌催督京城与京畿仓、场、库、

  • 州军府舍人

    官名。南朝置。《宋书·百官志》记公府有“主簿、祭酒、舍人,主閤内事。”《南齐书·百官志》亦记诸公督府佐史有主簿、舍人。大概诸公出镇地方时军府置此职,较小军府则无。

  • 保宫丞

    官名。西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改居室丞置,为保宫令副贰,属少府。东汉省。官名,西汉置。汉武帝太初元年改居室为保宫,置令、丞。丞为保宫副长官,佐令掌宫室管理及保宫狱。参看《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少府》

  • 右官

    官署名。春秋时宋国置。宋国六卿执政大臣有右师、左师,掌君臣百官的教训。宋国分官司为右与左,分辖于二师。右官为右师的治所,左官为左师的治所。《左传·襄公九年》: “使华阅讨右官,官庀其司。向戍讨左,亦如

  • 大鸿胪文学

    官名,大鸿胪属官。《汉书·平当传》:“当少为大行治礼丞,功次补大鸿胪文学。”《后汉书·百官二·大鸿胪》:“及郡国上计,匡四方来,亦属焉。”注:“《汉官》曰:员吏五十五人,其六人四科,二人二百石,文学六

  • 太市令

    官名。南朝梁置,位一班。职掌不详。

  • 典学校尉

    官名。三国蜀置。《三国志·来敏传》:“先主定益州,署敏典学校尉。”其职掌与典学从事相类。官名,三国蜀置,掌管州内学校。《三国志·蜀书·来敏传》:“先主定益州,署敏典学校尉,及立太子,以为家令。”

  • 交涉使司

    官署司。清末地方各省所属之办事机构。掌主邦交。光绪三十三年 (1907) 始置于奉天、吉林二省,设交涉使为主官,下设佥事、科员及一、二等译官协助办事。附设交涉公所,办理公众交涉事务。宣统二年 (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