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古代官职>亲王

亲王

爵名。其称始于南北朝,指皇族中封王者。《隋书·百官志上》:“陈承梁,皆循其制官”,“其亲王起家则为侍中”。隋朝以国王中皇伯叔昆弟、皇子为亲王,以别于嗣王。正一品。始置亲王府,并设官属。唐朝因之。玄宗开元(713—741)以后,亲王多不出閤,王府官益轻而员亦减。辽、金之亲王亦置府,设官属。辽朝常以亲王掌国政,如为天下兵马大元帅、总北、南枢密院等事。明朝,皇子封亲王,授金册、金宝,位在公、侯之上。成年始就封地,设王府,置官属及护卫。太祖定制,亲王列爵而不临民,分藩而不赐土。成祖以后,藩王势力日削,惟袭爵食禄而不治事。清朝为宗室封爵之第一等,位郡王之上。全称“和硕亲王”。凡宗室封爵授亲王者皆另加嘉名以别之,称赐号。如礼亲王 (全称“和硕礼亲王”,下同)、睿亲王、豫亲王等。此外,蒙古贵族之封爵,第一等亦为亲王。清制,诸王均不就藩。然内襄政本,外领师干,军机处成立后,又有任军机大臣者,职权甚重。有清一代,亲王用事,以摄政始,以摄政终。


皇室近支封王者为亲王。《隋书·百官上》:“陈承梁,皆循其制官……其亲王起家则为侍中。”亲王之名始于此。又《隋书·百官下》:“皇伯叔昆弟、皇子为亲王。”清朝以亲王为封号,且另加美名,如和硕亲王,为宗室爵号最高者。见《清史稿·职官一·宗人府》。

猜你喜欢

  • 平津都尉

    官名。东汉灵帝光和七年 (184) 三月置。为灵帝所置八关都尉之一,掌管小平津关 (今河南省巩县西北) 。董卓入洛阳后,贾诩曾以太尉掾为之。见《后汉书·皇甫嵩传》、《三国志·贾诩传》。官名,东汉灵帝中

  • 右都水

    官名,汉置,属右扶风,掌池沼灌溉,保护河渠等。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主爵中尉》。

  • 法部右参议

    参见“法部左参议”。

  • 登闻鼓院

    官署名。宋真宗景德四年(1007)改鼓司置,设判院官二人,以带职朝官或卿监充任。凡官吏士民有诉冤枉,皆受其词而上于皇帝,藉此通达民情。辽景宗保宁三年(971)置,设登闻鼓使为长官,属南面官。金朝掌奏进

  • 俸禄

    旧时称官吏所得之薪水。古代官吏的“工资”,也简称俸(也写作奉)或禄。它是俸钱、俸银、俸谷、禄米的总称。《三国志·吴书·朱桓传》:“爱养吏士,赡护六亲,俸禄产业,皆与共分。”参看“俸”、“秩俸”条。

  • 粉署

    原为汉朝尚书郎奏事的地方,后来为诸曹郎的异称。《汉官仪上》:“尚书郎奏事光明殿,省中皆胡粉涂壁。”《白氏六帖》:“诸曹郎曰粉署,亦曰仙署。”

  • 禀假掾史

    官名。东汉大将军营部职吏。《续汉书·百官志: “禀假掾史,主禀假禁司。”官名,汉置,属将军府,掌禀假禁司。禀(廪):赐人或供给以谷,也指俸给。假:贷、给与。禀假:俸给和借贷。《后汉书·百官志一·将军》

  • 方任

    指受任镇守一方的军政长官。《资治通鉴》卷七二魏明帝太和五年: “先是 (王) 凌表 (满) 宠年过耽酒,不可居方任。”胡三省注: “方任,方面之任也。”指独领一方的地方长官,或镇守一方的将军、总督等。

  • 借款各路提调处

    官署名。清末邮传部所属机构。光绪三十三年 (1907) 二月设。掌卢汉、松沪各官办铁路交涉借款与建设事宜。置提调一人 (亦称五路大提调) 总其事。十一月,改为铁路总局。

  • 左通政

    官名。明清通政使司之副长官。佐主官掌司事。明洪武十年 (1377) 设一人,正四品。清顺治元年 (1644) 沿设,满、汉各一人。乾隆十三年(1748)改为副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