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古代官职>仪制司

仪制司

官署名。即“仪制清吏司”。


官署名。清末置,属礼部。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鸿胪寺及本部主客清吏司并人仪制清吏司,去“清吏”字,称为仪制司,添设员外郎一人。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改为典礼司。参见“仪制清吏司”。

猜你喜欢

  • 县兼理司法行政长官

    自战国实行郡县制度起,县的行政长官自来都兼理司法,一县钱粮的收入和审案的好坏,是衡量一个县行政长官的政绩的主要标志。战国时西门豹为邺令,根治了为河伯娶妇的陋习,就是巧妙地行使了县令的审判权。自汉至南北

  • 尚书驾部郎

    即“驾部郎”。

  • 胄子监

    官署名。渤海国置,有监长等官。

  • 散官

    官名。指有官名而无固定职事的官,与职事官相对而言。汉朝无此专名。东汉献帝建安年间(196—220),曹操置散官骑从。北魏道武帝天赐元年(404)置散官五等:五品散官比三都尉,六品散官比议郎,七品散官比

  • 中卿

    爵名。周朝官制卿爵至春秋初期有上,下之别,后又分为上,中、下三等。中卿为卿爵第二等。《公羊传·襄公十一年》: “三军者何?三卿也。”何休注: “卿大夫爵号,大同小异。方据上卿道中、下,故总言三卿。”诸

  • 尚书右丞

    官名。东汉始置,为尚书台佐贰官,居尚书左丞下,秩四百石。掌授廪假钱谷,假署印绶,管理尚书台专用文具及诸财用库藏,并与左丞通掌台内庶务,保管文书章奏。魏、晋南朝为尚书省佐官,位次尚书,与左丞共掌尚书都省

  • 建昌宫副使

    官名。五代后梁太祖开平二年 (908)置,乾化二年 (912) 废。

  • 举监

    明清监生之一。指科举制度中以举人资格入国子监读书者。始行于明永乐(1403—1424)中。凡举人入监,给予教谕之俸。可入监读书,亦可回籍读书。出授教职。清光绪十一年(1885)许各省举人入监,与贡监、

  • 大都将

    官名。北魏置。孝文帝太和(477—499)中尉无曾任此职,并为使持节、侍中、都督南征诸军事、征西大将军,是总率诸军讨伐青、徐等地的统帅。

  • 选补使

    使职名。唐高宗上元二年(675)以岭南五管、黔中都督府选任土人,官非其才,乃遣郎官、御史为选补使,亦称南选使,前往简补广、交、黔等州官吏。其后,江南、淮南、福建因水旱,皆遣选补使即选地方官吏,废置不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