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同府
官署名。西魏、北周府兵开府府所辖军团一级机构,亦称仪同三司府。置主管将军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简称仪同将军,又设长史、司马、司录,皆六命;中郎、掾、属,皆四命;列曹参军,正三命;参军事。北周武帝建德四年(575)改仪同三司为仪同大将军后,遂为仪同大将军府简称。隋朝左右卫、左右武卫、左右武候、左右领军、东宫领府兵率府下皆置,初称其为车骑府,置车骑将军,又有长史、司马、录事及仓、兵曹参军、法曹行参军等属; 炀帝大业三年(607)废。
官署名。西魏、北周府兵开府府所辖军团一级机构,亦称仪同三司府。置主管将军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简称仪同将军,又设长史、司马、司录,皆六命;中郎、掾、属,皆四命;列曹参军,正三命;参军事。北周武帝建德四年(575)改仪同三司为仪同大将军后,遂为仪同大将军府简称。隋朝左右卫、左右武卫、左右武候、左右领军、东宫领府兵率府下皆置,初称其为车骑府,置车骑将军,又有长史、司马、录事及仓、兵曹参军、法曹行参军等属; 炀帝大业三年(607)废。
监狱名,属廷尉,掌囚禁犯罪官吏。《汉书·赵广汉传》:“宣帝恶之,下广汉廷尉狱。”参看“廷尉”、“廷尉诏狱”条。
伎术官名。元置,属太史院,员额一人,掌授时之事。
在某地另建一国都,以备缓急之时皇帝及百官暂驻施政的都城称行都。南宋称临安(杭州)为行都,仍称北宋京都汴梁(开封)为国都。《宋史·黄裳传》:“不可不定行都。”宋代郑兴裔《郑忠肃奏议遗集下·与周侍郎必大书
明清对地方高级官员之统称。简称封疆。明清指三司长官都指挥使、布政使、按察使。清朝指总督和巡抚。以其总揽地方军政大权,故比之于古代分封疆土之诸侯。亦称疆臣、疆吏。指明清时代的总督或巡抚。参看“封疆”条。
官名,新莽置。省称均官。设于长安及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等五都,称长安东西市令及五都市长皆为五均司市师。主要是平准物价,实际是以此巧取豪夺。新莽败亡后即废。官名,也省称均官。西汉末年王莽置,掌平准
清代吏部之处分制度。凡受降级处分之官员,就现任之级递降,照所降之级食俸,仍留现任,称为降用。其处分有三等,以级为差,有降一至三级之别。
官府记录财政收支情况的文书。《周礼·天官·小宰》:“月终则以官府之叙受群吏之要”,“听出入以要会。”郑玄注引郑司农:“要会,谓计最之簿书,月计日要,岁计曰会。
官署名。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始置,隶都水监。唐朝沿置,掌河渠、陂池、堤堰、鱼醢之事,凡沟渠开塞,渔捕时禁,皆由其主管。有令一员、丞一员、河堤谒者六员及渔师等属。北宋初存其名而无职司。
官名。西汉置,属少府,有丞。与西织令同掌文绣郊庙衣服织作。成帝河平元年 (前28)省。官名,汉置,属少府,掌织文绣。成帝省东织,更名西织曰织室。见《汉书·百官公卿表》、《后汉书·百官志》。参看“东织”
官名。即太史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