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军政分府

军政分府

辛亥革命时非省会地区所设的军政机构。军政分府掌管一个地区的军事和民事,其设置地点,多系清代道治或府治地方。这些军政分府(个别地方迳称军政府),有的依省军政府例亦设都督或并设副都督,有的则用军政长、总长、总制、总司令的名义,下面一般分设各部。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二月下旬,临时大总统令陆军部通电各省都督,将军政分府酌量裁撤,设司令部专管军事;民政、财政悉由地方官主持。

猜你喜欢

  • 出入局

    官署名。北齐置,设丞。属太仆寺。

  • 典军

    官名。①主管营兵之官。三国吴置,分左、中、右,地位颇重,张休曾以羽林都督平三典军事。三国蜀置“中典军”、“后典军”,位在护军下。②十六国北凉官,位在长史、司马、五官之下。③隋、唐亲王府所属亲事府、帐内

  • 太子内阁帅

    官名。北齐置。属太子门下坊斋帅局,员二人。负责东宫侍卫。

  • 刻漏视品

    流内视品官名。唐初置,掌知刻漏。见“五官挈壶正”。

  • 秘书中散

    官名。北魏置,为任职于秘书省的中散官。掌管禁中文书事务,参预礼仪、制度的议定,亦受皇帝之命外出执行临时任务,或亦领监御等曹事务。多由中书学生迁任。五品中。参见“中散”。

  • 司礼卿

    官名。即太常卿,唐武则天光宅元年(684)改,中宗神龙元年(705)复名太常卿。

  • 国防部预算局

    官署名。国民党政府设置,直属于参谋总长,掌管国防经费的预算、决算及审核等业务。设局长一人,中将级;副局长一人,少将级。局内分设三处,处下设科。处长、副处长均为少将或上校级,科长为上校级。

  • 内散大夫

    即“中散大夫”,隋朝讳忠字,故时人修墓志时改中散大夫为此。

  • 台院

    官署名。唐朝始置,为侍御史治事之所,御史台下属三院之首。初设侍御史四员,后增为六员,掌监察弹劾百官、入閤承诏、受制出使、分管御史台事务,又轮直朝堂,与给事中、中书舍人共同受理词讼,与刑部、大理寺会审重

  • 儒林郎

    官名。隋文帝开皇六年(586)始置,正九品上文散官,炀帝大业三年(607)罢。改于秘书省置,十人,正七品,掌明经待问,唯诏所使。唐朝定制为正九品上文散官。北宋前期沿唐制,神宗元丰三年(1080)废。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