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右丞相

右丞相

官名。战国秦始置,秦朝沿置,为政府最高国务长官,辅助皇帝管理国家政务。亦省称丞相。西汉初唯置一丞相,惠帝六年(前189)分置左、右,文帝二年(前178)又置一丞相,武帝征和二年(前91)复分置,不久又置一员。秩皆万石,为宰相之任。三国吴一度分置左、右。两晋、南朝、北魏、北齐或置或省,皆特为权臣专设之名号,并非处理实际政务的宰相。置则位一品、秩万石(梁位十八班)。唐玄宗开元元年(713)改尚书右仆射为右丞相,从二品,天宝元年(742)复旧; 南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亦改尚书右仆射为右丞相,正一品,皆为宰相之任,处理国家政务。辽朝为南面朝官,隶属三省之一的中书省,非定制,亦无实权。西夏建国初置宰相,以党项人充任,后期称右丞相。金朝为尚书省长官之一,与左丞相、平章政事合称宰相,总理政务,从一品。元朝沿之,初为中书省、尚书省长官之一,置省不常,员额不定;武宗至大四年(1311)后,尚书省并入中书省,设左、右丞相各一员,为中书省长官,总理政务,正一品。文宗至顺元年(1330)专任右丞相,左丞相或置或省。明初沿置,正一品,洪武十三年(1380)罢中书省,遂废。秦、汉、元皆居左丞相上,北朝、唐、宋则居左丞相下。参见“丞相”。


官名。秦置左右丞相,高祖即位置一丞相,孝惠、高后复置左右丞相,右为正,左为副,掌助天子理万机。见《汉书·百官公卿表》。《史记·吕太后本纪》:“(太后)问右丞相王陵……”其后各朝,或置或省。

猜你喜欢

  • 青册

    文书名。清朝之平行文,乃黄册 (详“黄册”①)之副本。清制,臣工在将黄册随同题本呈进御览之同时,亦抄出副本,咨送有关衙门,以备查考。因以青色为封皮,故名。以示与黄册相区别。亦作“清册”。

  • 二十二省

    政区名。[Ⅰ]清代地方政区除本部十八省汉族地区外、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初时均因袭其原来习惯不置行省。光绪初、左宗棠平定天山南北路,十年(公元1884年)于其地建为新疆省,次年又改台湾为省,合为二十省。

  • 弹劾

    官制用语。国家监察制度之一。即由监察官员对政府官吏的违法或失职行为提出检举,请求惩治。秦汉以来,历代设有御史等官,专司其职。

  • 土舍

    ①明清对土官族人之称呼。②明清土司之属官,无职衔,多为土官宗亲充任,或亦参以异姓。掌庶务。其职,子孙可世袭。土官因故不能执政时,得以护理。另,清制规定,应袭土司者,若年幼未满十五岁,则由督抚选本族土舍

  • 故吏

    ① 曾经为吏的人。② 旧时僚属。东汉时多指被贵戚官僚荐举、辟用的官吏。一些大官僚往往拥有众多故吏,形成社会政治势力。如袁绍及其父祖“树恩四世,门生故吏遍于天下”。举主或长官与故吏之间,结成一种形同君臣

  • 版授

    即“板授”官员任用类别之一。版授简称版,版或作“板”。此制始于晋而盛行于南北朝。朝廷、公府以至都督、刺史均可版授官吏,所授之官有官名、俸禄,可以持版,而无印绶与实职。此制寓有安插闲散人才、绥静地方以至

  • 曹史书佐

    官名合称,就字面看是曹史和曹书佐之合称,实是指曹掾、曹史、曹书佐。《汉书·朱博传》:“乃召见诸曹史书佐及县大吏,选视其可用者,出教置之。”

  • 千人军将

    官名。北魏置,为统兵武官。《魏书·尉拨传》: “(拨) 从讨和龙,迁虎贲将,转千人军将。”

  • 直省舍人

    官名。元至元七年(1270)始于中书省置,隶客省使,初仅二员,后增至三十三员,掌奏事给使差遣之役。明洪武七年(1374)沿置于中书省,设十人,秩从八品。九年改为中书舍人。

  • 左典牧都尉

    官名。西晋置。与中、右典牧都尉同属太仆,掌管马、牛的牧养,六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