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国子学

国子学

①国立儒学最高学府。西晋武帝咸宁(275—280)中置,隶太常,设国子祭酒、博士各一员,助教十五员,以儒学经典教授生徒。东晋时,博士、助教员数时有增减。南朝宋置国子祭酒一员、国子博士二员、国子助教十员,以助教分掌教十经; 若不置学,则助教只设一员,祭酒、博士为常设; 明帝泰始六年(470) 废学,改置总明观。南齐高帝建元四年(482) 复置,寻废,武帝永明三年(485) 复立,设国子祭酒一员、博士二员、助教十员,选用以经学为先; 下设典学、户曹、仪曹各二员,白簿治礼吏八员,保学医、威仪各二员; 同时省总明观。梁沿置,隶太常卿,兼领太学,设祭酒一员、博士二员、助教十员、太学博士八员,又有限外博士员,武帝天监四年(505) 又置五经博士各一员,大同七年(541) 又立正言博士一员、助教二员。陈沿置,有国子祭酒、国子博士、五经博士、太学博士、国子助教等。北魏先立太学,道武帝天兴二年(399) 增置国子学,太宗改为中书学,立教授、博士,孝文帝太和(477—499)中复为国子学,迁都洛阳则立国子太学,设国子祭酒、国子博士、国子助教等员。北齐国子寺置学,与太学、四门学并隶,置博士五员、助教十员。隋初因之,博士、助教各五员,学生一百四十人,文帝开皇十三年(593) 国子寺罢隶太常,改寺为学,仁寿元年(601)又罢,唯立太学。炀帝大业三年(607) 置国子监,统国子学、太学,国子学设博士、助教各一员,学生无定员。唐初改国子监为国子学,隶太常寺,太宗贞观二年(628) 复置监,下统七学,国子学居首,以三品以上及国公子孙、从二品以上官曾孙为学生,设博士五员、助教五员、直讲四员、五经博士各二员,地位高于其他六学。北宋太宗瑞拱二年(989) 改国子监为国子学,旋复旧制,以七品以上官子弟为生,称监生或国子生,仁宗庆历四年(1044)建太学,监生包括太学生、武学生,国子生则专指其父兄叔伯在朝、经补试合格入学者,名义属国子学,实际附属于太学。辽朝上京、中京、国子监置国子学,有博士、助教。金朝国子监亦置国子学,设博士二员、助教二员,又有国子校勘、国子写书官。元朝集贤院国子监置国子学,正七品,有博士二员,掌教授生徒,考较儒人著述,教官所业文字; 助教四员,分教各斋生员; 成宗大德八年(1304)为分职上都,增助教二员、学正二员、学录二员,督习课业; 典给一员,掌生员膳食。元惠宗至正二十五年(1365)朱元璋亦置学,设博士、助教、学正、学录、典乐、典书、典膳等官,吴元年(1367)定其官制,增设祭酒、司业、典簿; 明洪武八年(1375)又置中都国子学,以国子学分官领之,十五年均改为国子监。参见“国子监”。


官学名。创始于晋武帝,至惠帝时完成,是一种贵胄学校,与太学平列,隶属于太常。其时把太学作为庶族地主子弟的就学之地,国子学作为贵族子弟肄业之所,是当时实行“九品中正”选士制度以后,特别重视门弟阀阅的结果。南朝宋齐梁陈及北魏沿置,北齐置国子寺,国子学为国子寺所属的一学。隋初沿置,炀帝改国子寺为国子监,国子学遂为国子监所属诸学之一。唐国子学置博士、助教各五人,直讲四人,五经博士各二人,招收三品以上官的子孙入学。宋沿唐制置国子学,专门招收七品以上官员的子孙入学,名义上为国子生,实际附属于太学。辽上京有国子学,隶属于国子监,设博土、助教。金亦于国子监置国子学,招收宗室外戚及三品以上官子弟入学。设博士二人,正七品,分掌教授生员、考核艺业;助教二人,教授四人,分掌教诲诸生。大定十三年(公元1173年)并设女真国子学,从“猛安”、“谋克”内良家子弟中选拔优秀者入学。元代国子监所辖的国子学指汉学而言。至元六年(公元1269年),世祖下诏成立国子学,命许衡为国子祭酒,教授蒙古学生,属集贤院。八年(公元1271年)增司业、博士、助教等职,学生选自随朝蒙汉官员及近侍子弟,无固定员额。至元二十四年(公元1287年)成立国子监,国子祭酒、司业改为国子监祭酒、司业,掌国子学的教令,国子学改为国子监的下属机构。博士以下为国子学官。大德八年(公元1304年),增助教名额,并增设学正、学录,督习课业;典给一员,掌生员膳食。学生员额,至元二十四年(公元1287年)定为二百人,伴读二十人,至大四年(公元1311年)为三百人;延祐二年(公元1315年)增置一百人,伴读二十人。此外又设蒙古国子学与回回国子学。明清无国子学之名,于国子监中分设率性,修道、诚心、正义、崇志、广业六堂以教授诸生。参见“蒙古国子学”、“回回国子学”。

猜你喜欢

  • 掌礼司

    官署名。清置,为内务府七司中的第三司;掌本府祭祀、礼仪、乐舞,兼稽太监品级及果园赋税。见《清史稿·职官五·内务府》。

  • 卫候

    官名。汉置,属卫尉,为诸屯军官,领兵屯守。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卫尉》。官名。西汉卫尉的属官中有卫候、卫司马二十二人。卫候见《汉书·冯奉世传》:“前将军增举奉世以卫候使持节送大宛诸国客。”其职掌当与

  • 行国

    国人不固定居住的国家,即游牧之国。《史记·大宛列传·乌孙》:“乌孙在大宛东北可二千里,行国,随畜,与匈奴同俗。”

  • 浙江司郎中

    官名。即“浙江清吏司郎中”。

  • 湖广部

    官署名。① 明朝户部十二属部之一。洪武二十三年(1390)改原民部、度支部、金部、仓部四属部而置十二属部,分别以十二布政司为名。设郎中、员外郎各一人,主事二人,领湖广布政司户口、钱粮等事。部下分设四科

  • 典府丞

    官名。王国属官,晋朝平原、汝南、琅玡、扶风、齐等大国置典府,位舍人下,后演为此职。南朝宋沿置,各一员; 梁亦置,以中正品评位不登二品者为之。北齐皇子王国、诸王国皆置,各一员。隋朝诸王国各置一员,位典府

  • 枢密院讲议司

    官署名。北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改尚书省讲议武备房置,掌讨论武备,以知枢密院事提举。三年罢。

  • 武备寺卿

    官名。元置,为武备寺长官,正三品,掌制造修理储藏武器,兼管受给,其佐官有同判六员,从三品;少卿四员,从四品;丞四员,从五品;还有经历、主事等官。见《元史·百官六·武备寺》。官名。元置,秩正三品,员额四

  • 东宫食官丞

    官名。南朝梁置。东宫食官局长官。流外三品蕴位。

  • 平准行用交钞库

    官署名。简称平准行用库、钞库。元朝置,秩从七品,掌发行钞币、买卖金银、收换昏钞。世祖中统元年 (1260) 始设交钞库,掌金银钞互换及收换昏钞。四年,禁民间私相买卖金银,置燕京平准库。次年,诸路皆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