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大都护

大都护

官名。①鲜卑首领。《三国志·鲜卑传》引《魏书》:“和帝时,鲜卑大都护校尉廆帅部众从乌桓校尉任尚击叛者,封校尉廆为率众王。”②地方长官临时设职。《晋书·刘弘传》:“太安中,张昌作乱”,……“弘遣南蛮长史陶侃为大都护”,“为都战帅。”③都护府长官。唐高宗永徽 (650—655) 中置,亲王遥领都护,曰大都护,以副大都护兼王府长史,主大都护府事。五代后唐明宗长兴三年 (932) 只置安东、安南、安西、安北四大都护。宋朝渐废。元世祖至元十一年(1274) 复置,从二品,掌畏兀儿旧领州城及畏兀儿人入属汉地者之词讼。


官名,不同朝代其职掌也不一样。

1、汉代鲜卑设此官,相当汉朝的将军、校尉,为领兵将领。《三国志·鲜卑传》:“鲜卑步度根既立。”注:“《魏书》曰:和帝时,鲜卑大都护校尉廆(音guī或 wěi)帅部众从乌丸校尉任尚击叛者。”

2、晋朝在有战事时设此官,为临时的战地指挥官,战争结束,此官号即废。《晋书·刘弘传》:“太安中,张昌作乱。”“弘遣南蛮长史陶侃为大都护。”

3、唐朝为大都护府长官,掌统管诸蕃、抚慰、征讨、叙功、罚罪、总判府事。唐朝在边远地区设大都护府,如北庭、安西、安北等六大都护府。大都护府设大都护一人,从二品;副大都护四人,正四品上;还有长史、司马、录事参军等官。参看《旧唐书·职官三·大都护府》、《新唐书·百官志四下·大都护府》。五代后唐明宗年间,置安东、安南、安西、安北四大都护府。宋朝渐废。

4、元朝也置大都护,从二品,掌维吾尔旧领州城及维吾尔人入属汉地的与汉人的诉讼。

猜你喜欢

  • 侍子

    降服国的国君遣子入侍皇帝称侍子。《后汉书·光武帝纪》:“鄯善王、车师王等十六国皆遣子入侍奉献,愿请都护。帝以中国初定,未遑外事,乃还其侍子,厚加赏赐。”

  • 兵曹清吏司员外郎

    官名。明永乐元年(1403)置。见“兵曹清吏司”。

  • 石济水次仓丞

    官名。北齐置。参见“石济水次仓令”。

  • 州呼药

    州属官名。北魏时州有医药吏,掌医药事务。北周于雍州置大呼药,正六命;小呼药,六命。位在司录与别驾之间。诸州亦置呼药,正八命州呼药,五命;八命州呼药,正四命;正七命州呼药,四命;七命州呼药,正三命;正六

  • 委任职公务员铨叙委托审查委员会

    官署名。国民党政府设置,直属于省政府。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二月二十一日考试院公布《各省委任职公务员铨叙委托审查办法》,规定“铨叙部在各省铨叙分机关未成立前,得将委任职公务员之任用,考绩及登记

  • 考功郎官

    考功郎中、员外郎通称。

  • 锦衣卫都督

    官名。明置,为锦衣卫长官。《明史·职官五·锦衣卫》:“锦衣卫,掌侍卫、缉捕,刑狱之事,恒以勋戚都督领之。”参看“锦衣卫”条。

  • 怀化司阶

    官名。唐德宗贞元十一年(795) 增置,为正六品下武散官,专授归唐将领,隶诸卫。武散官名。唐置,专授给少数民族首领,秩正六品下。

  • 单于

    匈奴的国君称单于。《后汉书·光武帝纪》:“(二十四年)冬十月,匈奴薁鞬日逐王比自立为南单于,于是分为南北匈奴。”《汉书·匈奴传》说:“单于姓挛鞮氏……置左右贤王,左右谷蠡,左右大将,左右大都尉,左右大

  • 帐内都将

    官名。北魏置。《窦泰墓志》:“起家为襄威将军,帐内都将。”(赵万里《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图版三二一)参见“都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