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太医丞

太医丞

官名。秦、西汉太医令副贰,少府、太常皆置。东汉唯少府置。三国曹魏、孙吴皆置。南朝皆置,宋一员,隶侍中; 南齐一员,隶尚书省; 梁二员,隶门下省,为流外三品蕴位。北齐始为太常寺太医署次官。隋、唐、五代俱为太常寺太医署次官,隋一员,从九品上; 唐二员,从八品下。宋朝隶太医局,北宋前期以选人知太医丞事,神宗熙宁四年(1071)始专置,哲宗元祐(1086—1094)时定为从七品。明洪武十四年(1381)改太医院为正五品,设一员,二十二年改为院判。


官名,秦汉皆置。员二人,方丞一人,掌治疗;药丞一人,掌药剂。有的属少府,掌给宫中治病;有的属太常,掌给百官治病。三国时魏、吴皆置。南朝宋置一人,属侍中;南齐一人,属尚书省;梁二人,属门下省。北齐为太常寺太医署副长官。其后,隋唐五代皆为太医署副长官。隋一人,从九品上;唐二人,从八品下;宋属太医局,从七品。明末改称太医院院判。

猜你喜欢

  • 待阙

    又称守阙。宋制,官员任满后向铨选主管衙门登记差遣窠阙等候拟注;或已登记窠阙,待现任官员任满后拟注替代,称之为待阙。南宋后期规定,侍郎佐选的舍人须待阙六年,侍郎右选的小使臣须待阙五年半,始得拟注补官。

  • 八司马

    麴氏高昌国吏部、祠部、库部、仓部、主客、礼部、民部、兵部司马的合称,是诸部的次官。分见各条。

  • 司会中大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 (556) 置,北周沿置。天官府司会司长官,员一人,正五命。主管全国财政收支计划,下设司会上士、中士、旅下士以佐其职。在下五府总于天官之诏命时,协助大冢宰卿管理六府之事,是大冢宰卿

  • 大司农史

    官名,汉置,属大司农,为科曹的副长官。《汉书·肖望之传》:“朋与大司农史李宫俱待诏,堪独白宫为黄门郎。”官名。为西汉大司农的低级属官。《汉书·萧望之传》有大司农史李宫。

  • 急选

    明清吏部之铨选制度。又称单月选。明朝之制,凡内外官出缺,由吏部选补,其改授、改降、丁忧、候补者归单月选。所谓急选,有在选班中快于他人被选补之意。清朝因之,以属于补班之官员入单月选。后又以除班之满洲期满

  • 内秘书院

    参见“内三院”① 。官署名。清入关前置,为“内三院”之一,入关后随内三院改组为内阁。参见“内三院”。

  • 宰司

    宰相的别称。《三国志·魏书·蒋济传》:“位备宰司。”

  • 太乐博士

    官名。北魏置。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六品下,二十三年官品令未载。掌宫廷音乐。官名。后魏置太乐博士,北齐称太乐令丞,北周称大司乐,掌成均之法。见《通典·职官七·太常卿·太乐署》、《魏书·官氏志》

  • 藏府

    官署名。亦称中藏府、中黄藏府,掌管皇室财物。《汉书、王莽传》: “时省中黄金万斤者为一匮,尚有六十匮。黄门、钩盾、臧府、中尚方处,各有数匮。”东汉少府属官有中藏府令,秩六百石,掌中币帛金银诸货物,有丞

  • 通侍郎

    内侍阶官名。金,元朝皆置。金二十五阶之第十三阶,秩正七品下。元十四阶第七阶,正五品。官名。金代内侍官,从六品下,称通侍郎。见《金史·百官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