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医令丞
官名,此为太医令与太医丞二官的合称。太医令,秦朝始设此官,汉朝沿置,掌太医。佐官有方丞一人,掌治疗;药丞一人,掌药剂。太医丞为太医令的佐官,助令掌医政。西汉时少府和太常二官署都置太医令,少府太医令所属太医给宫廷治病;太常太医令所属太医给百官治病。东汉时只少府置太医令。此后,魏、晋、北齐、隋皆置太医令。唐朝太医令属太常寺,为太医署的长官。《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刘强病)皇太后、陛下哀怜臣强,感动发中,数遣使者太医令丞方伎道术,络驿不绝。”
官名,此为太医令与太医丞二官的合称。太医令,秦朝始设此官,汉朝沿置,掌太医。佐官有方丞一人,掌治疗;药丞一人,掌药剂。太医丞为太医令的佐官,助令掌医政。西汉时少府和太常二官署都置太医令,少府太医令所属太医给宫廷治病;太常太医令所属太医给百官治病。东汉时只少府置太医令。此后,魏、晋、北齐、隋皆置太医令。唐朝太医令属太常寺,为太医署的长官。《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刘强病)皇太后、陛下哀怜臣强,感动发中,数遣使者太医令丞方伎道术,络驿不绝。”
官名。西周置。周王左右近侍之臣。一说即“寺人”“内小臣”《尚书·周书·立政》: “左右携仆”。孔安国传: “左右携持器物之仆”。孔颖达疏: “谓寺人、内小臣等也”。
官名。西魏、北周夏官府兵部中大夫司固上士佐官,正二命。
官署名。元世祖至元三十年 (1293) 由提举司改立,隶武备寺,掌制造弓弦。置大使、副使各一员。
明清学校生员。即“增广生员”明清时生员名目之一,即增广生员的简称,原意是在定额以外录取入学者,其地位次于廪生。参见“廪生”。
官名。晋朝置,郡府属吏,掌记录、文书。位仅次于主簿。官名,为主记室掾的简称,汉置,为州郡佐吏,掌记录文书,催期会。参看“主记室掾”条。
官署名。清末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所属之机构。同治三年(1864)设。掌管对英吉利及奥斯马加(奥地利)两国交涉事务,并办理各国通商及关税等事。光绪二十七年(1901)并入外务部。清代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内部机构
官名。《周礼》无此官。汉始置游击将军,魏晋沿置,至南朝梁陈为宿卫军将领之一。北周仿此职置左右游击率上士,正三命,属夏官府武伯中大夫。《隋书·礼仪志》载其职掌为“掌游击之士。其队器服皆玄, 以青为饰。”
传说中五帝时学校名。《周礼·春官·大司乐》注引董仲舒说:“成均,五帝之学”。在原始社会中,作为重要教学内容的有礼、乐、射等,“礼”指社会习俗和宗教仪式;“乐”指音乐舞蹈;“射”指武艺。都是作为一般专门
参见“十威将军”。
官名。太平天国设置,为六部书之一,前期为燕、豫二王府属官,员额各一人,衔前分别冠“燕第”、“豫第”二字,官阶为职同总制。后期为六爵属官,员额一人。参见“六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