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太官

太官

①官署名,或作大官。战国秦置。见《睡虎地秦墓竹简·秦律杂抄》。秦汉沿置,掌宫廷膳食,由令、丞主之,属少府。魏沿置。晋属光禄勋。宋、齐属侍中。梁门省领太官。陈因之。北魏时,掌百官膳食,属光禄卿。北齐后称太官署。参见“太官署”。② 太官令省称。


官名,也是官署名,也写作大官,掌帝王饮食宴会等。春秋时楚庄王置此官。《史记·滑稽列传·优孟》中记载:楚庄王的爱马死了,他要以大夫之礼葬,优孟谏说,当以君礼葬之,庄王悟,问应当何葬,优孟说,应葬之于人腹肠,“于是王乃使以马属于太官。”战国时秦也置,见《睡虎地秦墓竹简·秦律杂抄》。秦汉皆置,掌御饮食,属少府,有令丞。东汉时令一人,俸六百石,左丞一人,主管饮食;甘丞一人,主管膳具,汤官丞一人,主管酒类;果丞一人,主管果菜。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后汉书·百官志》。《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东平宪王苍》:“帝以苍冒涉寒露,遣谒者赐貂裘,及太官食物珍果。”《后汉书·药崧传》:“(崧)家贫为郎,常独直台上,无被,枕祉,食糟糠。帝每夜入台,辄见崧,问其故,甚嘉之,自此诏太官赐尚书以下朝夕餐,给帷被皁袍,及侍史二人。”魏晋沿置,属光禄勋。宋、齐属侍中,梁属门省,陈因之。北魏属光禄卿,掌百官膳食。北齐以后称太官署。金元以“尚食局提点”代太官。明清两朝于光禄寺设太官署,置署正一人,丞一人。

猜你喜欢

  • 法国股

    官署名。清末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所属之机构。同治三年(1864)设。掌管对法兰西、荷兰、日斯巴尼亚(西班牙)、巴西四国交涉事务,并负责保护民教及招用华工事。光绪二十七年(1901)併入外务部。清代总理各国

  • 材力为官

    汉朝选取武官的方式之一。《汉书·地里志下》:“安定、北地、上郡、西河,皆迫近戎狄,修习战备,高尚气力,以射猎为先……汉兴,六郡良家子选给羽林、期门、以材力为官,名将多出焉。”注:“师古曰:六郡谓陇西、

  • 哈喇鲁万户府

    官署名。元朝设此官署,“掌守禁门等处应直宿卫”,“天历二年,奏隶大都督府。定置官,达鲁花赤一员、万户一员、经历、知事各一员、提控案牍一员。镇抚一员、吏目一员。千户所三翼,千户三员、百户九员、弹压三员。

  • 典劝都尉

    官名。十六国后赵置。职司劝课农桑。《晋书·石勒载记下》: “以右常侍霍皓为劝课大夫,与典农使者朱表,典劝都尉陆充等循行州郡,核定户籍,劝课农桑。”

  • 技术部员

    官类名。辛亥革命后中央各部中某些部由于工作的需要特设专门技术官,称为技术部员。因其资历、地位和职权的不同,又分做技监、技正、技士三等。南京临时政府时期技术官设置情况不详,北洋政府成立后,定技监为简任官

  • 廷议

    廷臣议事制度。明朝凡有大政及推举文武大臣,内阁会同五军都督府、六部、都察院、六科给事中计议,然后具本奏闻,由皇帝裁决。

  • 织染方令

    官名。唐朝少府监织染方署长官,武则天垂拱元年(685)去方字。参见“织染令”。

  • 大行台尚书右丞

    官名。北魏、东魏、西魏置。多省称为大行台右丞。属大行台,职掌同尚书右丞。多由大行台郎中迁任。唐初陕东道大行台尚书省置一人,掌分司纠正省内,正四品下。高祖武德八年(625)罢。参见“大行台”。

  • 稷正

    农官名。汉代应劭《风俗通·祁典·稷神》:“《春秋左氏传》有烈山氏之子曰柱,能殖百谷蔬果,故立以为稷正也。周弃亦以为稷正也。”

  • 大右弼

    官名。北周宣帝大成元年(579)正月置,为四辅官之一,是主要执政大臣,以申国公李穆任此。官名。北周设置,员额一人,备顾问参议,为四辅之一。《周书·宣帝纪》:“大象元年(公元579年)春正月癸巳,初置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