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太常博士

太常博士

官名。秦、汉有博士,名义上隶太常,备咨询顾问,参议朝政礼仪典章。西汉中期以后,分掌经学传授,称五经博士。魏、晋置国子博士、太学博士专掌经学传授,参议礼制,遂别置太常博士四员,为太常属官,掌引导乘舆,拟议王公以下谥号,参议朝廷礼仪典章,六品。南朝或置。北魏掌祭祀,职位较轻,从七品。北齐为太常寺属官,专掌讨论礼制,从七品; 国子、太学博士则隶国子寺,专掌经学传授。隋、唐沿置,员四人。隋从七品,唐从七品上。掌辨五礼仪式,大祭祀时赞导礼仪,拟议国公以下谥号。名义上为太常寺属官,在礼院议论典礼,皆得自专,无须禀告本寺长官,位望甚高,号称清选,多以有学识者充任。北宋初为寄禄官,真宗大中祥符(1008—1016)中置二员,后增至四员。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后定为正八品。掌议定五礼仪式,有改革则据经审议,拟议谥号,撰定谥文,祭祀时监视仪物,掌赞导之事。南宋高宗绍兴九年(1139)增为五员,孝宗隆兴元年(1163)复以四员为额。辽朝为南面官。金朝置二员,正七品。元初为太常寺属官,寺改升院后,为太常礼仪院属官,置二员。明朝置二员,初为太常司属官,洪武三十年(1397)后为太常寺属官,正七品。清朝隶太常寺博士厅,置满洲、汉军、汉各一员,正七品。明、清本职仅掌缮写文牍,考查祝文礼节,岁核祀赋等事,拟谥、议礼不得与闻,位望较唐远逊。光绪三十二年(1906)太常寺省入礼部。遂改充典簿。


官名,秦汉皆置,为太常属官,掌通古今,备顾问应对,教授经书。《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奉常》:“博士,秦官,掌通古今,秩比六百石,员多至数十人。武帝建元五年初置五经博士。”《后汉书·百官二·太常》:“博士祭酒一人,六百石。本注曰:中兴转为祭酒。博士十四人,比六百石。本注曰:《易》四,施、孟、梁丘、京氏。《尚书》三、欧阳、大小夏侯氏。《诗》三、鲁、齐、韩氏。《礼》二,大小戴氏。《春秋》二,公羊严、颜。掌教弟子,国有疑事,掌承问对。”后世多沿置,隋置四人,唐也四人,掌撰五礼仪注,大礼则引导乘舆,赞相祭祀,及定诔谥、守陵庙等。明设太常国子博士,为正七品。见《通典·职官七·太常卿》、《明史·选举志二》。

猜你喜欢

  • 临漳县令

    官名。北齐置,为三京县令之一,参见“邺县令”。

  • 集团军总司令

    军事指挥官名。集团军为国民党政府军队的一级编组,辖若干个军或师,其指挥官称为总司令。如经过北伐战争,国民党政府收降北洋军阀各系的军队,曾陆续扩充编成四个集团军,由总司令蒋介石兼第一集团军总司令。冯玉祥

  • 内府

    ①官署名。唐朝属五府 (即亲府、勋一府、勋二府、翊一府、翊二府) 及东宫三府 (即亲卫府、勋卫府、翊卫府) 所辖之折冲府。选五品以上官吏子弟,以宿卫宫廷。②官名。《周礼》天官属官,为内库长官。上士爵。

  • 地公将军

    杂号将军名。东汉末年张角起义时,角弟自称地公将军。《后汉书·皇甫嵩传》:“角称天公将军,角弟宝称地公将军,宝弟梁称人公将军。”

  • 清浊

    官职制度。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官职有清、浊之分,士族高门只出任与自己身分相适的“清官”,寒门则只能任“浊官”。由浊官迁任清官,则可大大提高其社会地位,故当时“其官唯论清浊,从浊官得微清,则胜于转”(《隋书

  • 骅骝厩令

    官名。亦称骅骝令。三国魏置。掌饲宫廷用马,隶太仆。西晋沿置。皆七品。东晋以后常省太仆,遂改置骅骝厩丞,隶门下省。北齐所置称骅骝令。官名,也称骅骝令,三国魏置,属太仆,掌饲养宫廷用马。西晋沿置,东晋省太

  • 削爵

    因罪削减爵位。汉朝削爵多指诸侯王、列侯。《汉书·王子侯表》: “(祚阳侯仁)初元五年坐擅兴徭赋,削爵一级,为关内侯。”即削去爵位,为官员降罚方式之一。《睡虎地秦皇竹简·为吏之道》中指出,战国时期已用“

  • 会计处

    官署名。清末学务大臣所辖六处之一。光绪二十九年 (1903) 设。置总办一人,帮办数人,管理各学堂经费。三十二年,併入学部。

  • 食田

    春秋晋国将田地分给士作为俸禄的形式。《国语·晋语四》:“士食田。”西周春秋前期士可以得到封赐的食田, 以为其生活来源,如《国语·晋语四》所说:“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春秋前期, 大夫的家臣亦有食

  • 宰旅

    官名。春秋周王室置。太宰属官。掌收纳诸侯所献职贡。《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晋韩宣子聘于周,王使请事。对曰: ‘晋士起将归时事于宰旅,无他事矣’。”官名,春秋时周王室设置,为宰的属官。《左传·襄公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