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太府卿

太府卿

官名。南朝梁武帝天监七年(508)置,为十二卿之一,十三班,掌管金帛库藏出纳、关市税收,以供国家、宫廷用度。辖左右藏、上库、太仓、南北市诸令丞及各地关津。别置少府卿掌器物营造、冶铸织染等事。陈因之,三品、中二千石。北朝位列九卿,兼南朝太府、少府二卿之职,北魏孝文帝太和(477—499) 中改少府置,亦省称“太府”,孝文帝太和二十三年定为三品。北齐置为太府寺长官,三品。隋、唐以来,掌库藏出纳、贸易商税事务,仰承尚书省户部政令。隋初正三品,炀帝改从三品,唐因之。唐高宗、武则天时曾随本寺改名外府正卿、司府卿,旋各复旧。唐或特派大臣为太府“出纳使”,行其职权,本官渐同虚设。北宋初为三品寄禄官,表示品级俸禄,不预本寺公事。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后,始成为职事官,从四品。南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罢,绍兴四年(1134)复置。


官名。南北朝时梁和北魏等置太府卿。梁朝太府卿掌金帛府帑,统左右藏令、上库丞,掌太仓、南北市令和关津等。见《隋书·百官上·太府卿》。陈沿其制。北魏太和中改少府为太府卿,兼有少卿,掌财物库藏。北齐置太府寺,其官有卿、少卿。隋唐宋因之;辽金元改寺为监。

猜你喜欢

  • 册授

    官制术语。唐制,凡三品以上官员,由皇帝当面册封,称册授。唐制,除授三品以上官称册授。见《资治通鉴·唐纪》“景云元年”条。

  • 西面经略司

    官署名。金朝地方军事机构,掌大和岭诸隘屯兵,控制边要。宣宗贞祐二年(1214) 四月,置于代州。设西面经略使领司事。经略司设立后,行元帅府辄分其兵,西京、太原、河东及州郡军马不从征调。同年八月,罢经略

  • 荐任职技术人员任用资格

    依照国民党政府于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十一月四日公布的《技术人员任用条例》规定,具有下列资格之一的公务员可任用为荐任职技术人员:一、经高等考试各种技术人员考试及格或与高等考试相当的特种技术人员

  • 俟利发

    官名。突厥语的音译。突厥置,世袭,无员限。《周书·突厥传》: “大官有叶护,次设,次特勤,次俟利发,次吐屯发,及余小官凡二十八等,皆世为之。

  • 慰谕使

    唐置。(1)诸道临时特遣使。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十月,遣员外散骑侍郎李公掩持节慰谕岭南酋长冯盎,盎遣其子知戴随使者入朝。(2)羁縻府州临时特遣使。《资治通鉴·唐纪十二》记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

  • 左卫率府

    官署名。元朝侍卫亲军指挥机构。秩正三品。仁宗延祐六年(1319)六月,由羽林亲军都指挥使司改立。统汉军万名,隶东宫詹事院下。置卫率使三员,副使二员,佥事二员。置营于武清,衙司在大都丽正门内。七年三月,

  • 河标副将

    官名。清代河道总督所辖绿营兵称河标,其统率之将官为河标副将。见《历代职官表·河道各官》,参看“河道总督”条。

  • 小武藏下大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 (556) 置,北周沿置。夏官府武藏司次官,亦称武藏下大夫,员一人。佐武藏中大夫掌各种兵器、铠甲及武士所着袍袄的收藏、保管。北周武帝建德二年 (573),省六府诸司中大夫,遂成为武

  • 藩言馆

    清末理藩部所属培养蒙语翻译的专门学校。理藩院改部以后,将理藩院时期的蒙古官学加以扩展,改称藩言馆。

  • 门下五吏

    五吏的合称。汉朝公、卿和州、郡、县所属的贼曹、督盗贼、功曹、主簿、主记五吏。《后汉书·舆服上》:“置门下五吏,贼曹、督盗贼、功曹,三车导,皆带剑;主簿、主记,两车为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