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宗正寺

宗正寺

官署名。北齐有“大宗正寺”,隋朝改此名,为掌管皇室亲族属籍的事务机关。设卿、少卿为长贰,有丞、主簿等属官。不领署。唐朝沿置,其政令仰承吏部司封司,属官又有知图谱官、修玉牒官、知宗子表疏官等。高宗龙朔二年(662)改名司宗寺,咸亨元年(670)复旧; 武则天光宅元年(684)改名司属寺,中宗神龙元年(705)复旧。玄宗开元二十年(732),诏本寺官员悉由皇族充任,二十五年又以崇玄署归属之。诸宗庙、陵台等署,则或隶太常,或属本寺。五代因之。北宋前期卿、少卿等皆为寄禄官,置判寺事二员,以宗姓两制以上充任,缺则以宗姓朝官以上知丞事,掌奉宗庙、诸陵荐享之事及皇族属籍谱系。真宗大中祥符九年(1016)以后,定丞、郎以上兼卿,给、舍以下兼少卿,郎中以下兼丞,京官兼主簿,卿缺则丞以下代理寺事,无知、判寺事之名。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后,诸官复为职事官。当时因别有“大宗正司”管理皇族,本寺仅掌修纂谱系属籍,职权较轻,其长贰不专用宗姓。辖属籍、知杂二案及修玉牒官等。南宋卿不常置,少卿初由太常少卿兼任,后专置。又领宗学、玉牒所。辽朝置为南面官署,其职实归“大惕隐司”。金、元所置称“大宗正府”、“大睦亲府”,明、清所置称“宗人府”,详见各条。


官署名。唐宋皆置,掌叙皇族属籍,以别昭穆亲疏,领陵台、崇玄二署。其官有卿一人,从三品;少卿二人,从四品上;丞二人,从六品上。见《新唐书·百官三·宗正寺》、《宋史·职官四·宗正寺》。

猜你喜欢

  • 都转运盐使分司

    官署名。明朝两淮、两浙、长芦、河东、山东,五都转运盐使司下辖十四分司: 两淮辖泰州、淮安、通州,两浙辖嘉兴、松江、宁绍、温台,长芦辖沧州、青州,山东辖胶莱、滨乐,河东辖解盐东场、西场、中场。以都转运使

  • 牙署

    即“牙书”。

  • 局史

    吏员名。宋于殿中省六局均置。员额二至六人,以手分或前行吏员为之,掌办局内事务。

  • 大行台从事

    官名。北魏置,大行台属官。《魏书·董绍传》: “(董)绍至长安,时尔朱天光为关右大行台,启绍为大行台从事、兼吏部尚书。”参见“大行台”。

  • 司矟下士

    官名。西魏、北周夏官府武藏中大夫司矟中士佐官,正一命。

  • 尚书殿中郎

    即“殿中郎”。

  • 掣签法

    任官制度。明朝吏部选任府、州、县正官和佐贰官之方法,万历二十二年(1594)始定,以杜权贵请托之弊。凡大选、急选,吏部文选司郎中将缺员品秩、任所远近及选人合宜与否,注入签中,任选人抽取以定。初行尚可杜

  • 内侍省副都知

    官名统称。即宋朝内侍省左班副都知与内侍省右班副都知。

  • 太子副直监

    官名。北齐置。太子门下坊殿内局副长官,员四人,从六品。隋及唐初沿置,随局改属太子门下坊内直局,员二人,从六品下。亦作“太子内直副监”。唐高宗龙朔二年(662)改称丞。

  • 豹韬卫

    官署名。唐朝始置,分为左、右二卫。武则天光宅元年(684)至中宗神龙元年(705)改左、右威卫而置。明朝初定为亲军指挥使司之一,隶侍卫亲军都护府,后改隶前军都督府。掌宿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