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官署名。元朝置。秩从二品。掌军民之务,在各道设置。领路、府、州、县,行省有政令则布于下,郡县有请则转达于省。有边陲军旅之事,则兼都元帅府。设使三员,同知、副使、经历、知事各二员,或置宣慰使都元帅、副都元帅、佥都元帅等职。


官署名。元置,为设于沿海及少数民族地区的军政机关,承行省或宣政院之命统辖区军民之务。元代设宣慰使司都元帅府之地,凡五道及九处。五道为渐东道、广东道、广西两江道,海北海南道、福建道诸宣慰使兼都元帅府;九处为:① 者线、蒙庆等处宣慰使司都元帅府,治所在者线(今泰国清盛);② 八百等处宣慰使司都元帅府,治所在今泰国清迈; ③ 大理、金齿等处宣慰使司都元帅府,治所在大理; 以上三府隶云南行省。④ 八番顺元等处宣慰使司都元帅府,治所在贵州,隶湖广行省。⑤ 察罕脑儿等处宣慰使司都之帅府,治所在察罕脑儿,隶陕西行省。⑥ 别失八里和州等处宣慰使司都元帅府,治所在别失八里(今新疆省吉木萨尔境),掌畏吾儿地的军政,宣宗时隶别失八里行尚书省,泰定帝时入察合台汗国。⑦ 吐番等处宣慰使司都元帅府,治所在河州,辖朵思麻路等地(包括今青海省东部、甘肃省甘南,四川省阿坝等地区)。⑧ 吐番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辖朵甘思等地(包括今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和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及青海省的玉树、果洛等自治州地)。⑨ 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等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管理前藏、后藏及阿里三部。藏语,乌思意为“中”,清译“”,指前藏;藏指后藏;纳里速古鲁孙意为阿里三部。以上三府隶宣政院。每府设宣慰使三人,秩从二品;同知二人,秩从三品;副使二人,秩正四品;经历二人,从六品;都事二人,从七品,照磨兼架阁管勾一人;并参用少数民族酋领。

猜你喜欢

  • 防主

    官名。西魏、北周置,为防的主将,管理所辖区域的军政事务。多以刺史、郡守或都督数州及数防诸军事兼领此职,下设长史。江陵曾设副防主,余防不详。隋炀帝大业三年(607)亦置,掌同诸镇。官名。南北朝时设此官。

  • 太学典录

    官名。北魏置。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从七品下,二十三年官品令未载。

  • 中书侍郎

    官名。三国魏文帝黄初(220—226)初年设中书省,在长官中书监、令以下有通事郎,后增设中书郎,亦称中书侍郎,五品。晋朝沿置,员四人,五品。魏、西晋时中书监、令承受、宣布皇帝旨意,由侍郎草拟成诏令,呈

  • 右龙武军统军

    官名。唐德宗兴元元年 (784) 置,一员,从二品,以授节帅罢任者,无职事。

  • 制勘案

    官署名。北宋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后,刑部置,掌根究推勘诸路公事。

  • 奉乘郎

    官名。北魏置。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从五品中,二十三年复次职令,未见。

  • 南外宗正司

    官署名。北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置于南京(今河南商丘南),择宗室贤者一人管勾,掌外居宗室事务。大观三年(1109)罢,政和二年(1112)复置。南宋初,先移镇江,几经迁徙后,止于泉州。官署名。宋

  • 察推

    观察推官简称。

  • 制置茶盐司

    见“制置茶盐使”。

  • 第三领民酋长

    官名。北魏置。唐朝人修史时,因避讳改称“第三领人酋长”。授予依附北魏政权的北方少数民族首领,未被列为中央政权的正式官职,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 职员令及二十三年复次职令时,皆未载此职品阶。北魏末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