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察举

察举

选官制度。汉朝规定由公卿、列侯、刺史及郡国守相等推举人才,由朝廷考核后任以官职。始于汉文帝,至武帝时形成较为完备的制度,主要有岁举和诏举。岁举一年一次,由刺史、郡国守相察举孝廉及秀(茂)才等。诏举则时间、对象、员额等均由诏令规定,科目有贤良方正、文学、明经等,对策合格者授以官职。后世仍有沿用,具体制度不同。


汉朝选拔官吏的方式,始于汉文帝,成熟于汉武帝,后成为定制。根据人口多少,由地方长官和丞相、御史、列侯推荐,再经对策等考核,依才授实。其察举科目为孝廉、茂才(秀才)、贤良文学等。初行时曾选拔出一批才能之士,到东汉后期,则成为门阀权势之工具,造就了一批累世宠贵、世代为官的豪门贵族,以失去其原察举之意。

猜你喜欢

  • 崇祥监

    见“大承华普庆寺都总管府”。

  • 彰愍宫汉人行宫都部署司

    即“彰愍宫南面行宫都部署司”。

  • 官制用语。即以本官兼任、兼行或兼领其他官职。两汉常行其制,如张安世为车骑将军兼光禄勋。南北朝时凡祭祀、奉使等临时委官代行某职,皆曰兼某职,或于正式任命某职之前,先授予兼某职之名义,意即试某职。唐朝,职

  • 寄班都知

    见“三班院”。官名。辽置,见“三班院(2)”。

  • 折溃真

    官名。北魏置。《南齐书·魏虏传》:“为主出受辞人为折溃真。”此系南朝人对北魏鲜卑语官名的音译。

  • 供曹御史

    官名。两汉侍御史分曹理事,其在供曹者称供曹御史,掌斋祠。

  • 永屯军

    金代镇防军之一。屯守西北。

  • 正总典金匠

    官名。太平天国前期有典金匠,后期《幼主诏旨》中有正总典金匠一官。为天朝典官中最高的典金官。按太平天国官制,既有正就必有又正、副、又副诸员。参见“典金匠”。

  • 大都小伯

    西周时公卿采邑内的属官,指大夫士及邑宰。《尚书·周书·立政》“大都小伯”。孔颖达疏:“谓公卿都邑之内大夫士及邑宰之属。”

  • 殿直

    官名。五代时后晋改殿前丞旨为殿直,为皇帝的侍从官。宋神宗熙宁以前,指左右两班小使臣寄禄官。宋朝岳珂《棠湖诗稿·宫词》百首之四:“里头殿直催排立,等候君王出木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