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县伯中士
官名。西魏、北周地官府民部中大夫属官,正二命。职掌参见“县伯中大夫”。
官名。西魏、北周地官府民部中大夫属官,正二命。职掌参见“县伯中大夫”。
官名。北宋前期置,为大理寺长官,以朝官以上充任。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复以大理卿为大理寺长官,遂罢。官名。宋初大理寺卿与少卿都是寄禄官,置判寺事一人、兼少卿一人为正副长官,建隆二年(公元
官署名。五代始置。凡谏议大夫、司谏、正言,皆须别降敕许赴院供职者,方为谏官。由他官领者,需知谏院,以两省官充掌供奉、谏诤。宋初不置,仁宗明道元年(1032)始置。知院官六人,以司谏、正言充任,由他官领
官名。唐于三京府、援三京府所置凤翔等六府、大中下都督府、大都护府均置参军事,其职掌同“州参军事”,参见该条。
官名。北魏置。原为鲜卑拓跋氏部落首领的称号,北魏初建国时,仍沿用此名。见《魏书·庾业延传》、《王建传》。
官名。清朝八旗都统衙门所属左、右司之职官。雍正七年(1729)设,每旗二人,左、右司各一人。负责掌管本旗印信。十三年省、改设印务参领。
官名。唐德宗贞元十一年(795)置,从九品下,武散官,授归唐少数民族政权将领。武散官名。唐置,专授给少数民族首领,秩从九品下。
官名。战国置。下级军吏。《墨子·备城门》:“城上十人,一什长,属一吏士,一帛尉。”
官署名。即户部度支司,唐高宗龙朔二年(662)改,咸亨元年(670)复名度支。
官名。金国史院置,从九品,掌修国史,地位在编修官之下。
官名。西夏军职,在副统之下,步马将佐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