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巡检司

巡检司

官署名。①掌管地方治安机构。宋真宗景德三年(1007)始置京东五路巡检司,其后各处分置,或置都巡检司。西夏沿置,仁宗天盛年间(1049—1069)不设。金、元沿置于京城及要害之处。明洪武二年(1369)始沿置于广西,后渐增置于各州县关隘要冲之处,而都城不设。设巡检、副巡检以掌缉捕盘诘,维持地方治安之事。清朝沿置。②清朝基层盐务机构。隶都转运盐使司,于长芦、两淮、山西等都转运盐使司下分置,设巡检,下设攒典,帮办巡察盐场事务,并督兵役。


官署名。宋置,掌训治甲兵。巡逻州县,擒捕盗贼。其官有都巡检、巡检,南渡后还有巡检使。见《宋史·职官七·巡检司》。金代在通州、良乡县等置巡检司,掌捕盗贼。见《金史·百官三·诸巡检》。元代在县置巡检司,秩九品,巡检一人。见《元史·百官七·诸县》。明代在各府州县关津要害之处都设巡检司,司有巡检、副巡检,掌缉捕盗贼,盘查奸伪等。见《明史·职官四·巡检司》。

猜你喜欢

  • 职官封号。西夏置。授与末品官,称为文孝恭敬东南姓关民忍地。下有义平、识睦、益荣、谋便、蔽集等五种。

  • 大理寺左寺副

    明清大理寺之职官。明朝于大理寺左、右寺正下设左、右寺副各二人,协助寺正办理二寺刑名案件,秩从六品。清初沿置,各设汉一人。康熙三十八年(1699)裁。

  • 归司官

    官场用语。宋朝诸司吏人出官后,任官期满,复归司任吏职差遣,称归司官。宋制,诸司吏人任职期满得依法出职升为低级官员。出职吏人在任官期满后有的仍继续回归本司担任吏职,称为归司官。

  • 赐金

    官吏升赏方式之一。《汉书》中常记汉代君主以赐金的方式奖励臣下,如《张良传》记“赐张良金百镒。”《惠帝记》记“赐将军四十金。”《循吏传》记“二千石有治理效,辄以玺书勉励,增秩赐金。”

  • 大厩

    官署名。战国秦置。掌管秦王所属马匹牛畜的机构。《睡虎地秦墓竹简·厩苑律》: “其大厩、中厩、宫厩马牛殹(也),以其筋、革、角及其价钱效,其人诣其官。”负责养马的机关,其长官称令,俸禄六百石,属太仆。《

  • 参军事

    见“参军”。官名,也简称“参军”,详“参军”条。

  • 北京行部尚书

    官名。即“行部尚书”。

  • 督促所

    官署名。清朝中央各部、院、寺下属机构。负责督促本部、院、寺所属司、署应办事务,并限期完成,分别设郎中、员外郎、主事等管理。

  • 度支郎中

    官名。魏晋南北朝与 “度支郎”互称,为尚书省度支曹长官。唐朝置为尚书省户部度支司长官,从五品上。高宗龙朔二年(662)改名司度大夫,咸亨元年(670) 复旧。中唐以后,以度支司事务繁剧,多以他官带判度

  • 卫候司

    即“卫候直都指挥使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