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小武伯下大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 )置,北周沿置。夏官府左武伯司次官,员二人。佐左武伯中大夫与右武伯中大夫掌内外卫禁令,统虎贲、旅贲、射声、骁骑、羽林、游击等六率禁卫军士,在皇帝临朝及出行时,负责侍卫。北周武帝建德二年(573 ),省六府诸司中大夫,遂成为左武伯司长官,称左武伯下大夫。宣帝即位,复置六府诸司中大夫后,仍降为次官。正四命。隋文帝开皇元年(581 )罢。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 )置,北周沿置。夏官府左武伯司次官,员二人。佐左武伯中大夫与右武伯中大夫掌内外卫禁令,统虎贲、旅贲、射声、骁骑、羽林、游击等六率禁卫军士,在皇帝临朝及出行时,负责侍卫。北周武帝建德二年(573 ),省六府诸司中大夫,遂成为左武伯司长官,称左武伯下大夫。宣帝即位,复置六府诸司中大夫后,仍降为次官。正四命。隋文帝开皇元年(581 )罢。
官名,汉置,为县属吏,掌神庙祭祀之事。汉朝廷置庙令,郡国置监庙掾,县置庙佐。
官名。见“司狱司”。
①周朝一军主帅别称。《周礼·夏官·序官》:“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军将皆命卿。”② 官名。统兵武职。(1) 北魏置。《魏书·周观传》: “初为三郎,迁军将。
官名。清末大理院属官。光绪三十三年(1907)大理院附设看守所,始置。定额四人,正八品,奏补。佐所长管理所中一切事宜。
官名,汉置此官,主作皇帝冠服。《汉书·贡禹传》:“故时齐三服官输物不过十笥,方今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钜万。”注:“师古曰:三服官主作天子之服,在齐地。”又《元帝纪》:“三服官”注:“齐国旧有
官名。北周置,司卫上大夫属官,正三命。隋文帝开皇元年 (581) 罢。
春秋战国称辞官归乡养老的卿大夫。《仪礼·士寇礼》: “遂以挚见于乡大夫、乡先生。”郑玄注:“乡先生,乡中老人为卿大夫致仕者。”
官名。明朝王府长史司置,初设三人,后革二人,未人流。掌接对宾客,安排仪事等。
官名。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设,掌管上都东凉亭行宫(蒙古名为“只哈赤八剌哈孙”,意为“渔者之城”)。仁宗延祐二年(1315),改为尚供总管府。
官名。亦称首揆。明朝对内阁首席大学士之习称。嘉靖 (1522—1566)、隆庆 (1567—1572) 与万历 (1573—1620) 初期首辅、次辅界限严格。首辅职权重于宰相、主持大政,次辅不敢与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