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摄
见“摄官”。
宋代铨选差遣的方式之一。两广诸路州县、幕职官缺,选差有官人或在任待阙人、举人等临时代理称为差摄。差摄者在任命以前均须经过考试,试以公案,按合格者名次高下差摄。有官人或在任待阙人为正额摄官,举人为额外摄官或试额摄官。须再经考试合格或经两任无过犯,始可充正额摄官。正额摄官一任实满四年(或差监当、监税等两年为一任的则须满两任),无过犯,均可解送至吏部补授最低散官迪功郎,即成为正官。原为举人者即从摄官为其出身。
见“摄官”。
宋代铨选差遣的方式之一。两广诸路州县、幕职官缺,选差有官人或在任待阙人、举人等临时代理称为差摄。差摄者在任命以前均须经过考试,试以公案,按合格者名次高下差摄。有官人或在任待阙人为正额摄官,举人为额外摄官或试额摄官。须再经考试合格或经两任无过犯,始可充正额摄官。正额摄官一任实满四年(或差监当、监税等两年为一任的则须满两任),无过犯,均可解送至吏部补授最低散官迪功郎,即成为正官。原为举人者即从摄官为其出身。
官署名。元朝置。设于世祖至元二十五年 (1287)。掌诸色段匹。属户部。官名,元朝置,正四品。掌诸色缎匹。见《元史·百官志一》。
官名。又称“大士”。详“大士”。官名。春秋时卫国设置,《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有“士荣为太士”的记载,杜预注:“太士,治狱官也。”
使职名。金朝勋臣死后,皇帝派官员担任送丧柩车的执引前导,称发引使。
官名。秦、西汉为尚书令佐贰官,位次仆射。初置一员,成帝建始四年 (前29) 置四员,秩四百石。东汉改置左、右丞各一员,历代沿置。参见“尚书令”、“尚书左丞”、“尚书右丞”。官名,秦汉皆置,属少府,为尚
官名。《周礼》春官之属有诅祝下士二人。言告神谓之祝,请神加殃谓之诅。诅祝掌诅盟之祝号,制作盟诅的载辞,以叙王国的信用,质正各邦国契卷的效力。北周依《周礼》之制置诅祝中士,正二命;诅祝下士,正一命。属春
官署名。渤海国置,有监长等官。
1、偏将与裨将的合称。《汉书·冯奉世传》:“奉世以将屯为名。典属国任立,护军都尉韩昌为偏裨,到陇西,分屯三处。”2、将佐的泛称。《三国志·魏书·张杨传》:“灵帝末,天下乱,帝以所宠小黄门蹇硕为西园上军
任官制度。明洪武十八年(1385)定。即选进士为庶吉士之制。永乐二年(1404)以庶吉士隶翰林院,遂有馆选之名。清沿明制,凡选庶吉士均曰馆选。初由新进士中直接选拔。雍正元年(1723)后,改以朝考选庶
皇帝的父亲称太上皇,也简称上皇。无论是生是死,都用此称。《史记·秦始皇本纪》:“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汉书·高帝纪》:“上尊太公曰太上皇。”后来北齐武成帝、唐高祖、睿宗、玄宗、宋高宗、清高宗等,传位
官名。唐朝始置为宫廷女官,二十四掌之一,属尚功局。员二人,正八品。为司计典计之佐,协掌度支衣服、饮食、柴炭及其他杂物之事。宋、金悉如唐制。明永乐 (1403—1424) 后归其职于宦官。女官名。唐、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