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官制用语。即递补、委任官职。《汉书·儒林传》: “请选择其秩比二百石以上及吏百石通一艺以上补左右内史、大行卒史,比百石以下补郡太守卒史,皆各二人,边郡一人。”后代沿用。制度或有不同。②即“补服”,
官名。元置,为织染局长官。详“织染局”条。
官署名。辽朝北面官,统领铁骊部人兵马。
官名。唐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置,协助知院事、副知院事管理院务。
杂任职名。唐于秘书省置十人,东宫崇文馆与司经局各置二人,掌装潢事务。
① 下属官吏。《汉书·贾谊传》: “坐罢软不胜任者,不谓罢软,曰‘下官不职’。”② 封国属官对国主自称之词。其初,称臣或下官皆可,至南朝宋孝武时定为制度。《宋书·刘穆之传附刘邕传》: “先是郡县为封国
法部内部机构。清末置,掌审定编纂民事、刑事统计年报事项。设官有总办、总纂、提调、帮办各一人。
①春秋战国时闾里司门小吏。《墨子·号令》: “门有吏,主者 (诸) 门里管闲。”②战国及其后位尊者所设司门小吏。掌通报、登录往来宾客。《战国策·楚策四》: “(春申君)召门吏为汗先生著客籍,五日一见。
官名。即“武库清吏司员外郎”。
常设之官职。又指官职禄位。《左传·文公六年》: “委之常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