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古代官职>掖廷

掖廷

1、官署名,也写作掖庭。秦和汉初称永巷,汉武帝太初元年更名掖廷,属少府,其长官称令,另有副长官丞八人,掌后宫宫女及供御杂务,管理宫中诏狱等,由宦者担任。属官有掖廷户卫、掖廷狱丞、少内啬夫、暴室丞等。东汉仍属少府,但掖庭、永巷并置。《后汉书·百官三·少府》:“掖庭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宦者。掌后宫贵人采女事。左右丞、暴室丞各一人。本注曰:宦者。暴室丞主中妇人疾病者,就此室治;其皇后、贵人有罪,亦就此室。”注:“《汉官》曰:吏从官百六十七人,待诏五人,员吏十人。”“永巷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宦者。典官婢侍使。丞一人。本注曰:宦者。”注:“《汉官》曰:员吏六人,吏从官三十四人。右丞一人,暴室一人。”

其后,魏、晋掖庭改属光禄勋、官吏用士人。南朝不置。北齐置令,为长秋寺掖庭署长官,复用宦者。隋初掖庭令属内侍省,为掖庭局长官,二员,正八品;炀帝改局为署,用士人,令属长秋监。唐朝掖庭令复为内侍省掖庭局长官,员二人,宦者,从七品下,掌管宫人簿帐及女工事务。金朝掖庭令为卫尉司掖庭局长官,掌皇后宫中事务。

2、代嫔妃。掖庭本为正殿旁边的房舍,为嫔妃居住的地方,因此,也用来代指嫔妃。《后汉书·皇后纪》:“自武元之后,世增淫费,至乃掖庭三千,增级十四。”

3、掖庭狱的省称,掌考问囚禁宫中犯人。《后汉书·皇后纪》:“和帝幸人吉成,御者共枉吉成以巫蛊事,遂下掖庭考讯,词证明白。太后以先帝左右,待之有恩,平时尚无恶言,今反若此,不合人情,更自呼实覆,果御者所为。”

猜你喜欢

  • 太府卿

    官名。南朝梁武帝天监七年(508)置,为十二卿之一,十三班,掌管金帛库藏出纳、关市税收,以供国家、宫廷用度。辖左右藏、上库、太仓、南北市诸令丞及各地关津。别置少府卿掌器物营造、冶铸织染等事。陈因之,三

  • 里司

    官名。梁置,为地方下级官吏。《梁书·安成康王秀传》:“六年,出为使持节、都督江州诸军事、平南将军、江州刺史……及至州,闻前刺史取征士陶潜曾孙为里司,叹曰:‘陶潜之德,岂可不及后世!’即日辟为西曹。”

  • 内师

    官名。春秋时宋国置。侍御太子的宦官之长。《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宋平公)太子痤美而很,合左师畏而恶之。寺人惠墙伊戾为太子内师而无宠。”

  • 兀良哈三卫指挥使司

    官署名,亦为政区名。明洪武三年 (公元1370年)元顺帝死于应昌,其继承者仍称大元皇帝,史称北元。其时散居在今西辽河、老哈河边及其以北的是兀良哈各部,其地为纳哈出领地。洪武二十(公元1387年)纳哈出

  • 军将

    ①周朝一军主帅别称。《周礼·夏官·序官》:“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军将皆命卿。”② 官名。统兵武职。(1) 北魏置。《魏书·周观传》: “初为三郎,迁军将。

  • 某军副指挥使

    武官名。辽置,见“诸指挥使司”。

  • 参议朝章国典

    唐朝宰相职衔名义。《新唐书·太宗纪》: 贞观十年(636)六月“魏徵罢为特进,知门下省事,参议朝章国典。”

  • 鹰扬将军

    官名。东汉献帝建安(196—220)中曹操置,三国魏、两晋沿之,是杂号将军中地位较高者,西晋时曾作为荆、兖等州刺史的加官,魏、晋皆五品。十六国前燕、前秦亦置。南朝宋为五品。梁时地位明显降低,武帝天监七

  • 乡自治会

    乡自治组织的议决机关。北洋政府大总统袁世凯在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停办各级地方自治,袁世凯死后,北洋政府复于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七月三日公布《乡自治制》,但未实行。其规定如下:乡为法人,受县

  • 右骠骑将军

    官名。三国蜀后主置。洪饴孙《三国职官表》: “景耀二年(259)复增置右骠骑将军。”参见“骠骑将军”。将军名号,三国蜀后主置,掌帅军作战。洪饴孙《三国职官表》:“景耀二年复增置右骠骑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