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古代官职>散官

散官

官名。指有官名而无固定职事的官,与职事官相对而言。汉朝无此专名。东汉献帝建安年间(196—220),曹操置散官骑从。北魏道武帝天赐元年(404)置散官五等:五品散官比三都尉,六品散官比议郎,七品散官比郎中,九品散官比舍人。如百官有缺,则于中擢补。孝文帝太和十一年(487)置散官员一百人。隋朝定散官之制,居曹有职务者为执事者,无职务者为散官。散官仅加于文武官有德声者,并不理事。唐朝又分文散官、武散官。文散官自开府仪同三司至将仕郎凡二十九阶,武散官自骠骑大将军至陪戎副尉凡四十五阶; 凡九品以上职事,皆带散位。散位按门荫结品,按劳考进叙,谓之叙阶。散官与职事官品级不一定一致,通常低级散官而任较高级职务者为“守某官”,高级散官而任低级职务者为“行某官”,待遇仍按其散官品级。散官亦称阶官。宋朝沿袭唐制,文散官仍为二十九阶,武散官减为三十一阶。元丰(1078—1084)改制废,另以节度副使、团练副使、长史、司马、别驾、司户、司士、文学、助教为九等散官,亦称为寄禄官。金、元用以表示官员品级,有文、武两类,品级与职事官品级未必一致,亦有“”、“”之制。明朝一称阶官,指获有散阶的官员。散阶属荣誉称号。明初沿元制,洪武九年(1376)定文、武官员散阶。文官自特进光禄大夫至将仕佐郎,共四十二阶; 武官自特进光禄大夫至忠显校尉,共三十阶。分别由吏部验封司和兵部武选司给授,宦官散阶不从此例。洪武四年定,自中正大夫至司直郎,共十阶。钦天监监官,洪武四年设正仪大夫至分朔大夫共七阶,十四年改从文官散阶给授。光禄寺寺官则依官员出身而授予不同的散阶。洪武十年规定,出身宦官从内官散阶;出身流官同文官散阶;出身庖人,自尚膳大夫至执膳郎,共八阶。散官给授与考满相关。官员授职,即于对应品级内初授散官。三年初考、六年再考称职事者始得升授、加授散官。清朝凡文、武官员封赠,各有十八阶。文职正一品为光禄大夫,从一品荣禄大夫,正二品资政大夫,从二品通奉大夫; 武职正一品为建威将军,从一品为振威将军,正二品为武显将军,从二品为武功将军。


闲散没有职事的官称散官,其制始于汉朝,其名始于隋,金元以后也称官阶为散官。汉朝对大僚重臣于本官之外加赐名号,而实无职守;魏晋南北朝因之。到隋朝,始定散官之制;散官称号表示官的级别,职事官称号表示官的职务。唐代文散官共二十九阶,有开府仪同三司、特进、光禄大夫、金紫光禄大夫、银青光禄大夫、正议大夫、通议大夫、太中大夫、中大夫、中散大夫、朝议大夫、朝请大夫、朝散大夫、朝议郎、承议郎、奉议郎等;武散官共四十五阶,有骠骑大将军、辅国大将军、镇军大将军、冠军大将军、怀化大将军、怀化将军、云麾将军、归德大将军等。唐代以散官定班位,以职事官定其职守。职事官的品级与散官的品级,也许一致,也许不一致。散官按资而叙,职事官则由君主量才任职,故有时职事官品阶很高,而散官之品阶则较低。到唐末,低级武官其散官品阶则很高。到了宋朝,原唐代的散官、职事官的品阶仅表示身份,表示俸禄的高低,而真正的职务,则另有名称。元丰以后,才复依唐制。明朝则职居几品,即授几品官,故无散官之名。到清朝,有高品阶之衔而任低品之官者,如县官为七品,也许由五品衔的担任;另外,清代无职之人,也可得虚衔封典,如五品空衔,即可得奉政大夫之阶官,其章服即可按五品之制。见《通典·职官十六》、《新唐书·职官一》、《历代职官简释》。

猜你喜欢

  • 1、官署名。《集韻》:“古者军行有牙(衙),尊者所在。后人因以所治为衙。”牙,通衙。参看“衙门”条。宋代苏轼《柯仲常异鹊诗》:“仁心格异族,两鹊棲其衙。”2、唐代天子所居曰衙。《新唐书·仪卫志上》:“

  • 直华文阁

    官名。南宋光宗庆元二年(1196)置,为特恩所授贴职。官名。南宋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置,为贴职之一。

  • 向义将军

    官名。南朝梁置。武帝天监七年(508)定为施用于境外的武职二十四班中的十三班。拟宁远将军等号,大通三年(529)定制后,仍拟宁远将军等号。

  • 整舆衙

    太平天国所设百工衙之一,主制造舆轿。

  • 盐铁官

    官名合称,即盐官和铁官,汉置,掌经营盐铁事。《史记·平准书》:“孔僅为大农丞,领盐铁事。”“郡不出铁者置小铁官,(铸旧铁)。”“桑弘羊为治粟都尉,领大农,尽代(孔)僅管天下盐铁……县置均输盐铁官。”

  • 遥辇乣都监

    官名。见“遥辇乣详稳司”。

  • 敕令所

    宋朝编修敕令所或详定一司敕令所简称。官署名。敕令所是枢密院编修敕令所的省称,宋置此官署,掌起草皇帝命令。详“枢密院编修敕令所”条。见《宋史·职官二·编修敕令所》。

  • 大门官

    唐朝御史大夫别称。《资治通鉴》卷244唐文宗太和六年十二月丁未“初,李宗闵与德裕有隙”条胡三省注: “唐制: 大朝会,御史大夫帅其属正百官之班序,迟明列于两观,故以为大门官。”唐朝称御史大夫为大门官。

  • 档案

    通指政府机关或团体、个人在其活动中所形成、已处理完毕并加以分类保存的文书、文件等各种资料。其称始于清。其源出于东北边外民族书写文字的木牌。清杨宾《柳边纪略》云“边外文字,多书于木,往来传递者曰牌子,以

  • 众议院交通委员会

    北洋政府时期第一届国会众议院常任委员会之一。设委员长一人,理事一人或数人;委员,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设二十五人,七年(公元1918年)减为十七人,掌审查交通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