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堂
明清地方府、州、县主官之尊称。
1、官府治事(处理政务)的大厅。《后汉书·章帝纪》:“(元和三年)癸酉,还幸元氏,祠光武、显宗于县舍正堂。”
2、明朝、清朝的知府、知州、知县称正堂。意即府、州、县的正职长官称正堂。明清的行政区辖与汉朝不同,汉朝是州、郡、县;一州辖数郡,一郡辖数县,明清是省、府、州、县,州属府管,下辖县。
明清地方府、州、县主官之尊称。
1、官府治事(处理政务)的大厅。《后汉书·章帝纪》:“(元和三年)癸酉,还幸元氏,祠光武、显宗于县舍正堂。”
2、明朝、清朝的知府、知州、知县称正堂。意即府、州、县的正职长官称正堂。明清的行政区辖与汉朝不同,汉朝是州、郡、县;一州辖数郡,一郡辖数县,明清是省、府、州、县,州属府管,下辖县。
官署名。金朝置。属大宗正府。管领宗室将军(以族次充任)及其所占人口和奴婢。据世领大定二十三年(1118)统计,在都宗室将军司,户一百七十,口二万八千七百九十,内正口九百八十二,奴婢口二万七千八百八。章
元朝地方监察机构合称。简称四道按察司。世祖至元五年 (1268) 立御史台; 六年,设山东东西、河东陕西、山北东西、河北河南四道提刑按察司,为御史台直辖机构,掌管各地监察事宜。
秦及西汉初属典客,景帝中六年(前144)又属大行令,为行人令副职。武帝太初元年(前104)更名行人为大行令后罢。官名,西汉置,属大鸿胪,为行人令之副,佐令掌接待归顺汉朝的各少数民族的官吏、使臣。见《汉
学官名。北周武帝天和二年(567)置露门学, 以萧㧑、 唐瑾、 元伟、王褒任之,教授学子,四人皆为公卿中的文学之士,任官中大夫,可知其职之重。皇太子亦曾在此受教。参见“露门学”。官名。北
官名。为中央政治委员会秘书处的长官。见“中央政治委员会秘书处”。
①爵名。晋朝时即指“公”。隋朝始置,为九等爵之第三等,位郡王下、郡公上,从一品。炀帝大业三年 (607)废。唐朝复置,食邑三千户,从一品。唐末及五代受此封者甚滥。宋置,位郡王下,郡公上,从一品。金朝置
将军名号,三国吴置,掌武卫,领中外诸军事。《三国志·吴书·孙綝传》:“綝始为偏将军,及峻死,为侍中武卫将军,领中外诸军事,代知朝政。”
官署名。明太祖洪武初年置,掌福建盐政。设都转运使一人,从三品,同知一人,从四品,副使一人,从五品,判官无定员,从六品,及经历司经历、知事,各盐课司、盐仓、批验所大使、副使等职。所产盐行销福建境内。
官名。汉武帝改东园主章令丞为木工令丞。详见“东园主章令丞”。
官署名。辽朝置。北面官。掌发射飞炮 (石炮) 之事。官署名,辽置,掌飞炮之事。见《辽史·百官志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