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池使
使职名。主盐务。唐中宗景云四年(710)始置,以浦州刺史充关内盐池使,玄宗先天二年(713)强循除豳州刺史,充盐池使,主管盐州池务,开元十五年(727) 兵部尚书萧嵩除关内盐池使,此后朔方节度使常带盐池使。
官名。唐景云中以蒲州刺史充关内盐池使;先天二年(公元713年)九月,以豳州刺史强循充盐池使(此池即盐州池);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以兵部尚书萧嵩为关内盐池使;此后常以朔方节度使兼盐池使,又以郎官出派而为税盐使或榷盐使,对于盐池管制颇严。
使职名。主盐务。唐中宗景云四年(710)始置,以浦州刺史充关内盐池使,玄宗先天二年(713)强循除豳州刺史,充盐池使,主管盐州池务,开元十五年(727) 兵部尚书萧嵩除关内盐池使,此后朔方节度使常带盐池使。
官名。唐景云中以蒲州刺史充关内盐池使;先天二年(公元713年)九月,以豳州刺史强循充盐池使(此池即盐州池);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以兵部尚书萧嵩为关内盐池使;此后常以朔方节度使兼盐池使,又以郎官出派而为税盐使或榷盐使,对于盐池管制颇严。
官名。太平天国设置。为天朝典官,主管传递文件。额设正副提报各一人,官阶为职同总制。
科举制科之一。唐代设置,属于文类科目。建中元年(公元780年)诏举,奚涉等六人及第。
官名,三国魏封倭国使臣牛利为率善校尉。《三国志·魏书·东夷·倭》:“景初二年六月,倭女王遣大夫难升米等诣郡,求诣天子朝献……今以难升米为率善中郎将,牛利为率善校尉,假银印青绶。”
官名。① 《周礼》地官之属。位次遂大夫。一说为周朝置。《周礼·地官·县正》: “各掌其县之政令征比,以颁田里,以分职事。掌其治讼,趋其稼事而赏罚之。”② 隋朝郡县属员。郡置县正,县置正,大兴、长安县正
官吏考核制度。明朝定为考满之法。见“考满”。
官署名。明朝置,隶宗人府,设经历一人,正五品,掌出纳文移。清初沿置,设经历三人,宗室、满洲二人,汉一人。康熙(1662—1722)时裁汉官缺。乾隆(1736—1795)时专用宗室二人,另有供事二人。经
官署名。元朝置,隶吐蕃等路宣慰司都元帅府,掌朵甘思 (今青海东南、四川甘孜、西藏昌都)、哈答(今四川乾宁北)、李唐 (今四川理瑭)、鱼通 (今四川康定东) 等处钱谷。置达鲁花赤、总管、副总管各一员。
①代理(某官),也称摄理。②官名。明朝置于北部边远地区,如辽东、宣府(今宣化)、大同、延绥等处巡抚多兼赞理军务衔。明末崇祯(1648—1644)时所置巡抚兼此衔者,则无边地、内地之分。官名。隋置,即“
官场用语。宋朝宰相常置数员,其先除者称首相或上相。官名。宰相分职,数人同任,居首位者称首相。《宋史·曾公亮传》:“公亮明练文法,更践久,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韩琦每咨访焉。”
官名。西魏、北周春官府内史中大夫属官,正一命。职掌参见“内史中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