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古代官职>监生

监生

①指在国子监就读之学生。为入仕途径之一。五代时已有此称。后唐制,国子监每年置监生二百名。初补时交束脩钱二千,及第后交光学钱一千。宋朝亦沿此称。明朝监生分举监、贡监、荫监、例监四种。凡以举人资格入监读书者称举监,以贡生资格入监读书者称贡监,官宦子弟不经考选而取得监生资格者称荫监,由普通身份捐纳取得监生资格者称例监。洪武时,贡监、举监皆称民生,以别于官生。时重考取,故官生少而民生多。洪武二十四年(1391),官、民生一千五百三十二名,二十六年至八千一百二十四名。永乐九年(1411),南、北监监生九千八百八十四名。宣德四年(1429),四千八百九十三名。其盛况可见。景泰(1450—1456)间始有例监。其中有生员以纳粮、马、银得以入监者,即纳贡; 亦有幼童、白丁和商贾以捐纳入监者,称民生、俊秀、或曰例生。天顺(1457—1464)、成化(1465—1487)时,监生至数万人,大都不入监读书,只候凭票选官,其质量大逊于前。清朝凡国子监肄业生分贡生、监生两种。贡生凡六,亦有沿明旧称为监生者。监生凡四,恩监、荫监、优监、例监。由皇帝恩赐国子监生资格者称恩监。荫监有二,遇恩诏予荫者为恩荫,因公差军务遇难予荫者称难荫。由附生或武生举报入监者称优监。廪、增、附生及俊秀援例捐纳取得监生资格者称例监。清制,监生考职,用州判、州同、县丞、主簿、吏目等。乾隆(1736—1795)以后,一般所称监生者,多指由捐纳而得者。如未入府、州、县学而欲应乡试,或未得科名而欲入仕者,都必先捐监生,作为“出身”,未必在监读书。光绪间,推广举人入监,时风稍振。未几,至光绪三十一年(1905),行新学,废科举,此名遂废。②宋朝司天监(后改太史局)之属员,位在学生之上。


(1)国子监所属学生。其名始于唐,元和二年(公元807年)置东都监生一百员。宋沿唐制,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兴办太学前,国子监招收高、中级官员子弟为生员,称为监生。兴办太学后,直属国子监的国子学、太学、武学、律学等生员,均由国子监发给监牒(学生身份的证明文件)亦称监生。明初由各省择送生员学行俱优者入国子监,举人会试不第者亦可入监读书。清沿明制,国子监在北京者称为北监,在南京者称为南监。顺治七年(公元1650年)改南京国子监为江宁府学,只留北监,又称国学、太学。肄业生员有贡监(凡由岁贡、恩贡、副贡、拔贡、优贡、例贡而入国子监者通称贡监)、恩监、荫监、优监、例监诸名目,通称为国子监生。此外,七品以上官有子弟勤敏好学者,廪、增、附生文艺优长者,并许提学考选入监读书;满洲勋臣子弟与孔氏及先贤后裔之送监者,亦通称国子监生。肄业生员分内外两班。凡入国子监之初,须经考试,贡监一、二等,恩监、荫监、优监、例监一等,乃许补班。内班住舍,学习主要内容有四书、五经、性理、通鉴诸书,其他如十三经、二十一史、诸子百家,随资性所宜而学适当课程,兼习晋唐书法。外班不住宿,每月在规定听课日期内始至监。凡八旗子弟家在大兴、宛平县境内者,内班生愿依亲处馆住在外面者、满蒙汉军恩监生习翻译或骑射不能竟月在学者,均编为外班。内班生学习期满考试,清初有历事与积分二法。历事指拨发至各部院练习政事,每三月考勤一次,一年期满送廷试;积分法指监生在每次考试时成绩优秀者许积分,一等与一分,二等半分,一年为限,积满八分为及格。积分及格者免予拨历,迳送廷试超选。顺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停积分法,康熙初拨历亦停。监生学习期满咨部考试,以州同、州判、县丞、主簿、吏目任用。其后国子监管理不严,日久六堂废弛,内班学生亦散处在外,遇堂期、季考、月课始一至斋,外班生无考试之法,且不咨部考试用官,更是形同虚设。(2)指司天监的学生。宋制,司天监置监生,地位在学生之上。凡正名学生入司天监五年以上,精通历算、天文、三式、经书等,经补试合格,方得补为监生。司天监改为太史局后,监生亦改称局生。

猜你喜欢

  • 履工中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置,北周沿置。冬官府司皮下大夫属官,正二命。下设履工下士以佐其职。隋文帝开皇元年(581)罢。

  • 驿令

    元代驿站的站官。设于大站,员额一至二人,以杂职人员充任,受敕,颁给俸禄。

  • 掌醢中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 仿《周礼》醢人置,北周沿置。天官府膳部中大夫属官,员一人,下设掌醢下士以佐之。正二命。隋文帝开皇元年(581)罢。参见“醢人”。

  • 中垒将军

    官名。三国魏置,晋,十六国后赵、前秦及北魏沿置。三国魏初有营兵,担任宫禁宿卫。齐王曹芳正始六年(245),曹爽毁中垒营,以兵属中领军。后不领营兵,仅作为将军名号。三国魏,晋皆定为四品,北魏孝文帝太和十

  • 五王

    指唐代张东之、敬晖、崔玄暐、袁恕己、桓彦范五郡王。他们五人,发动政变,推翻武后,重立中宗为帝,复国号曰唐,因功封为郡王,号称五王。

  • 参军都尉

    官名。十六国汉石勒为镇东大将军时,以授张宾,领记室,位次司马,主持军政事务。见《晋书·石勒载记上》。

  • 小畿伯中士

    官名。西魏、北周地官府民部中大夫属官,正二命。职掌参见“畿伯中大夫”。

  • 车右

    官名。又称“戎右”、“右”。春秋晋、齐等国置。大夫爵。作战时与主将同车,立于车右,执戈盾护卫主将。兼管执兵著甲等车中役使之事。《公羊传·成公二年》:“逢丑父者,(齐)顷公之车右也。”《谷梁传·成公五年

  • 属正

    官名。新莽天凤元年(后14)分三辅为六尉部,河东、河内、弘农、河南、颍川、南阳为六队部。置大夫,职如太守; 属正,职如都尉。东汉废。官名。西汉末年王莽置六队郡,每队郡置大夫、属正各一人,大夫职如太守,

  • 待次

    ①按官职等级秩序提升任用。《荀子·王制》:“贤能不待次而举。”王先谦集解:“不以官之次序,若傅说起版筑为相者。”②又称待次,宋朝选举制度之一。选人经磨勘改为京官后,编排成甲,每甲数人,等待皇帝接见,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