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古代官职>直学士

直学士

①官名。唐朝弘文馆、集贤殿书院置,以六品以下官为之,掌详正图籍,教授生徒。金朝翰林学士院置,从四品,无定员。元朝翰林兼国史院、蒙古翰林院、集贤院皆置,员各二人,从三品。朱元璋吴元年(1367)于翰林院置,正五品。洪武十四年(1381)废。清宣统三年(1911)典礼院置,员八人,掌讨论典礼。清亡遂废。②宋朝枢密直学士、诸阁直学士、辽朝昭文馆直学士、崇文馆直学士省称。


官名。唐代弘文馆、集贤殿书院都设此官,五品以上为学士,六品以下为直学士,弘文馆直学士佐学士掌详正图籍,教授生徒;集贤殿书院直学士与学士共掌刊辑经籍、撰集文章、承旨而求贤才等。见《新唐书·百官二·弘文馆、集贤殿书院》。宋代总阁、龙图阁、天章阁、宝文阁、显谟阁等十一阁都有直学士,位在学士下,资高者备顾问,低者与论议,掌校对,权尚书、给谏、侍郎则带直学士。见《宋史·职官二》。

猜你喜欢

  • 孟父族帐常衮司

    官署名。辽置,属北面皇族帐官,掌蜀国王岩木房族之事。

  • 广文

    明、清对儒学教官之别称。

  • 左军巡使

    官名。五代梁太祖开平三年 (909)置,掌京都巡警之事。北宋于开封府、河南府、应天府置,与右军巡使分掌本府争斗及推鞫之事,正八品。官名。宋置,开封府属有此官。掌京城争斗。见《宋史·职官六·开封府》。

  • 和籴使

    官名。①北魏朝廷派遣主管某一地区和籴事务的使者,或称和籴大使。②唐德宗时,度支以边储无备,置此与边民和籴。穆宗长庆元年(821),因经年无效徒扰边民而罢。官名。北魏始有和籴之制,《魏书·食货志》谓“收

  • 修《辽史》编修官

    官名。金置,属国史院,员额三人,掌编修《辽史》之事。

  • 漕标副将

    官名。清朝督理漕粮之武官。隶于总潜设一人,从二品。统辖漕标营兵。掌催护粮艘之事。下设游击一人,都司二人,守备二人,管理塘务一人千总四人,把总十八人。官名,清朝有漕标副将,为漕运总督的属官,负责催护粮船

  • 亚中大夫

    官名。元朝始置为文散官,初为少中大夫,仁宗延祐(1314—1320) 间改名。明朝置为文散官,从三品,初授。官名。元代文散官从三品有亚中大夫。见《元史·百官七·文散官》。明代文散官从三品初授亚中大夫。

  • 毡坊使

    官名。唐置毡坊使与毯坊使,分掌毡、毯制作之事。至五代合为毡毯使,参见该条。

  • 朝奉大夫

    官名。北宋前期,为正五品下文散官。神宗元丰三年(1080)废文散官,用为文臣新寄禄官,取代旧寄禄官后行郎中,从六品。官名。宋朝始设朝奉大夫,为正五品文阶官。金元以后废。见《宋史·职官九·文散官》。

  • 视察长

    官名。北洋政府设置,属省警务处,掌办视察全省警务;其下设视察员至多八人。国民党政府时期各省警务处统设视察二至四人,不分设视察长与视察员。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与保安处合并为警保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