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古代官职>礼部侍郎

礼部侍郎

官名。① 隋朝礼部头司礼部司之长官,置一人,正六品上,掌礼部司事。高祖开皇三年(583)升从五品。炀帝大业三年 (607),升为礼部副长官,以佐尚书掌部事。礼部司长官改称仪曹郎。②隋朝以后中央行政机构礼部之副长官。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始置,一人,正四品,佐礼部尚书掌部事。唐高祖武德七年 (624) 罢,太宗贞观二年 (628) 复置。额一员,正四品下。高宗龙朔二年(662)改称司礼少常伯,咸亨九年 (670) 复旧。武则天光宅元年 (684) 改称春官侍郎,中宗神龙元年(705) 复旧。佐尚书掌天子礼仪、祭祀、宴享及学校之政,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后兼掌贡举。中唐以后,诸部尚书多为外官兼职,礼部事务实由侍郎主之。五代沿置。北宋前期为四品寄禄官,神宗元丰 (1078—1085) 改制后,始领本职,与尚书共掌礼部事,升为从三品。辽朝置,为南面官。多为加官。西夏亦置,其制不详。金朝置一员,正四品。元世祖中统元年(1260),礼部与吏、户二部为左三部,共置侍郎二人。后礼部自立,定设侍郎二人,正四品。明初沿元制设二人,正四品。后分置左、右侍郎,各一人,正三品。清沿明制,置左、右侍郎,均满、汉各一人,从二品。宣统三年 (1911),礼部改典礼院,其称遂废。参见 “礼部左侍郎”、“礼部右侍郎”。


官名。为礼部主官,地位仅次于尚书。元以前,礼部设一侍郎,元代设侍郎二员,正四品,与尚书共掌礼乐、祭祀、朝会、燕享,贡举之政令。见《元史·百官一·礼部》。明、清设左右侍郎,除佐尚书掌礼仪、祭祀、宴飨、贡举之政令外,还兼翰林学士或侍读、侍讲学士。见《明史·职官一·礼部》、《清史稿·职官一·礼部》、《历代职官简释·礼部左右侍郎》。参看“礼部”条。

猜你喜欢

  • 本司

    官制术语。即官员本来所属的官署。《魏书·辛雄传》: “庄帝曰: ‘卿且还本司,朕当别有处分。’”

  • 大司农部丞

    大司农属官。西汉武帝时置数十员,分部管理郡国均输、盐铁之官。平帝元始元年(后1)置十三员,人部一州,劝课农桑。皆属临时差遣之官。东汉定置一员,管理大司农所掌国库,秩六百石(一说千石)。三国魏亦置,七品

  • 官名。①地方军事长官。东汉常命御史、中郎将等出督州郡军事,属临时差遣。三国吴于沿江要地置,统兵屯守,如西陵督、夏口督、武昌左部督、武昌右部督等,权势甚重,以皇帝亲信重臣出任。晋朝以督某州诸军事为该地区

  • 八作司

    官署名。宋初置,隶三司,掌京城内外缮修事务。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分为东、西八作司,真宗景德四年 (1007) 复并为一司,仁宗天圣元年(1023) 再分为二司。辖泥、赤白、桐油、石、瓦、竹、砖、

  • 太医院教习厅

    官署名。清朝太医院所属机构。掌为本院选补医官。设教习二人,由御医、吏目内选充,负责传授医术,培养医官人才。初进太医院之医生及医官子弟先进厅学习,无年限,遇医官缺出,经考试顶补。清太医院内部机构。设教习

  • 寺人监

    官名。三国魏及晋皆置,位七品。专任宦者。

  • 协忠郎

    官名。宋徽宗政和六年(1116)置,为从七品武阶官。武阶官名。宋政和六年(公元1116年)置,秩从七品。

  • 廷试

    见“殿试”。科举考试的方式之一。即“殿试”,见该条。

  • 神机营管理大臣

    官名。清朝神机营之长官。咸丰十一年(1861)置,无定员,由王、公、领侍卫内大臣、都统、前锋统领、护军统领、副都统内特简。协助掌印管理大臣掌神机营之政令。

  • 帮股长

    官名。北洋政府时期税务处各股股长的副职,见“税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