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布政使”别称。1、指州刺史。南北朝时以宗室诸侯王为州刺史,因称藩司。梁沈休文(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男女老幼,大临街衢……并求入奉灵櫬,藩司抑而不许。”2、明清两代布政使的别称,又称“藩
官名。清朝宗人府之属官。初设宗室二人,掌满文奏稿。雍正元年(1723),增汉主事二人,以进士出身者充任,掌汉文典籍。俱正六品。
屯田吏士,犹言屯田官兵。西汉在西域置都护或戊已校尉,领屯田官兵,掌护西域三十六国。《汉书·陈汤传》:“(元帝)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汤与延寿出西域……(汤)与延寿谋曰:……如发屯田吏士,敺从鸟孙众
北洋政府时期临时执政府的内部机构。相当于总统府的军事厅,掌参议军事。职官设置不详。
蒙古语番值宿卫之意,用以指代蒙古和元代的禁卫军。怯薛起源于辽金时期蒙古各部落,意即贵族的亲兵,此种亲兵既作卫队,亦作各种服役。成吉思汗即蒙古大汗位后,建立了一万人的怯薜,称为大中军,成为劲旅。其人员中
官署名。①清末陆军部军医司所属二科之一。光绪三十二年(1906)设。掌军医人员之补任、考核,负责官兵、学生之身体检查,办理因公致疾之抚恤,并收存药料、药具等。置科长、科员、录事。②清末海军部军医司所属
散阶称号。清朝武职从七品之封赠。初,武职中属绿营者从七品无封赠,属八旗者从七品从文职封文林郎,后改奋武郎。乾隆三十二年(1767),统一定为奋武佐郎。五十一年,改此称,遂为定制。官名。清朝武职从七品授
九种器物。原为帝王专用,周朝或赐予有大功的诸侯。汉朝、两晋也赐予勋贵及有权威的元老重臣,以示尊礼。权臣篡权建立新王朝前,也例加九锡。古籍记载名目大同小异,排列前后次序不一。据《汉书·武帝纪》颜师古注引
官名。又作大官令。秦、汉少府属官,掌宫廷饮食,东汉置一员,六百石,桓帝延熙元年(238)使太官令得补二千石,有左丞、甘丞、汤官丞、果丞各二员。三国魏沿置,六百石、七品,吴亦置。两晋改隶光禄勋,东晋一度
官制术语。唐、宋官员以微过谴逐者,经一定考限或遇恩赦而迁用于内地,称量移。白居易《贬江州司马自题》:“一旦失恩先左迁,三年随例未量移。”宋制,官员贬谪至边远地区,遇恩赦而迁至距京师较近的地区,称为量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