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古代官职>禁兵

禁兵

亦称禁军,原指皇帝的亲兵,北宋时用作正规军的称号。宋初挑选琵琶腿(大腿粗壮)、车轴身(肩宽腰细)、高度适中(五尺五寸至五尺六寸)、体力强壮的军人,充当禁军,集中京师,成为全国的正规军。各赐以美名为番号,有捧日、天武、龙卫、神卫诸称,其中捧日、天武二军由殿前司统辖,龙卫军由侍卫马军司统辖,神卫军由侍卫步军司统辖。两司所辖的禁军称为上四军,其兵士称为上禁军,月俸一贯,其下禁军又分中军与下军两等,其兵士也依次称为中禁兵和下禁兵,前者月俸为五百文、七百文;后者月俸为三百文、四百文。上中下各军按兵力多寡,上禁军分厢、军、指挥(营)、都四级编制,中下禁军无厢一级编制。禁军驻守京城,轮流更戍各地,名义是习勤苦、均劳逸,实际是要兵没有固定的将,将没有熟识的兵,不容易发生叛变。到外地更戍的禁军各有屯驻、驻泊和就粮诸名目。屯于诸州者称为屯驻,非戍于内地诸州而屯戍于边郡要地者称为驻泊,所谓就粮,就是将禁兵移屯到粮草丰足之区,以便人马就食,上述三种更戍外地的禁军既受安抚使、经略使、经略安抚使、都部署、副都部署、部署、副部署、都钤辖、钤辖、副钤辖、都监、副都监、监押等诸率臣管辖,也受三衙的节制。戍期各有定限, 限满后即回驻京城,后来就粮禁兵即长期驻在地方。到神宗时,变而为将兵之法,部分诸路之兵,列将屯戍,使兵知其将,将熟其兵。据《宋史·兵志》记载, 实行将兵法时全国共设九十二将,将既指领兵的正将与副将,亦为军队的编制单位。一将的兵额,一般为几千人,多者达万余人,东南地区兵不满三千者则只置单将。凡统属于将的禁兵称为系将禁兵,不统属于将的少数禁兵称为不系将禁兵;而屯驻京师的大量禁兵亦不实行将兵法,称为在京禁军。至北宋中叶,禁兵数额增至八十万。北宋亡后,禁兵主力大部溃散。南宋时以各地屯驻大军代替禁军成为正规军。而各地系将禁兵与不系将禁兵成为专供杂役的队伍,不参加作战。

猜你喜欢

  • 圣上

    对皇帝的尊称。《后汉书·班彪列传下》:“是时圣上固已垂精游神,包举艺文,屡访群儒,谕咨故老。”皇帝的称谓。《晋书·周浚传》附周馥上书:“虽圣上神聪,元辅贤明,……未若相土迁宅,以享久祚。”

  • 右至灵

    官名。明清道录司之官员。分掌天下道教之事。明洪武十五年 (1382) 设,一人,正八品。康熙十三年 (1674) 定设一人,亦为正八品。依例升迁左至灵,缺出由左至义升补。

  • 圉牧司使

    官名。金兴定二年(公元1218年)置于外路,掌畜牧事务。设官有使,正七品,副使正八品;判官,正九品。

  • 桂坊

    官署名。即太子司经局、唐高宗龙朔二年(662)改,罢隶左春坊,领崇贤馆,咸亨元年(670)复改司经局,仍隶左春坊。参见“司经局”。官署名。唐高宗龙朔三年改司经局为桂坊,以太子洗马为司经大夫,掌管经籍,

  • 海军提督

    官名。清末海军统领官。光绪十四年(1888)置北洋海军提督一人,从一品,统率该舰队。中日甲午战后裁。宣统元年(1909)复置海军提督一人,副都统加正都统衔,为巡洋、长江两舰队统制官。武官名。清末置,为

  • 从义郎

    官名。宋徽宗政和二年 (1112) 重定武臣阶官名,改东头供奉官置,从八品。武阶官名。宋政和中改东头供奉官为从义郎,秩从八品。

  • 宫门监

    官名。即太子宫门监。官名。隋置,见“宫门局”。

  • 监掣同知

    官名。清朝管理盐务之官员。乾隆二十四年(1759)始设。后定员额,山西、河东、两淮、淮南、淮北各一人。正五品。掌掣盐政令。官名,清设此官,属两淮盐政,专掌抽查检验盐斤之事。见《清史稿·职官三》。

  • 尚书侍郎

    参见“侍郎”。官名,俸四百石,共三十六人,一曹六人,掌作文书起草。初上台称守尚书郎,中岁满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见《后汉书·百官志》和蔡质《汉仪》。

  • 护西夷校尉

    官名。① 十六国前秦置。苻洛以持节都督、征南大将军、益州牧领此,镇成都。掌益州及其西部地区少数民族事务。见《晋书·苻坚载记上》。② 十六国北凉段业(397—401)置。李暠以镇西将军领此,掌凉兴(今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