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古代官职>稷下学宫

稷下学宫

官学名。战国时齐国置,它由战国的养士制度演变而来,把为奴隶主阶级世卿世禄制度服务的官学改变为造就封建官吏的学校。稷下学宫直属于齐王,“”是指齐国都城临淄的稷门。来稷下的学者,按其学术水平、社会名望等条件,分别授予上卿、客卿、上大夫、大夫、博士、祭酒等官职称号,通称稷下先生。齐宣王时,稷下先生已有一千余人,再加上学生,学宫在当时就已成为拥有数千人的高等学府。学宫除作为学校育士之外,稷下先生还兼一些行政事务,如淳于髡曾受齐王之命,几次出使诸侯。盂子也曾受齐王派遣出吊滕国,这是用士的遗风。稷下先生还发挥着齐王“智囊团”的作用,为齐王议论政事,这也是由养士升华为学校而保存下来的痕迹。

猜你喜欢

  • 内阁修书各馆

    清代内阁直属机构。例开的有实录馆,每届修书时开馆,书成即闭馆;特开的有明史馆、会典馆、三礼馆、三通(《通典》、《通志》、《文献通考》)馆、一统志馆、八旗满洲氏族通谱馆,是专为修书而开的,书成后即撤销。

  • 参谋总长

    官名。(1)为参谋部或参谋本部的长官。见“参谋本部”。(2)国民党政府国防部设置,见“国防部”。

  • 贵州司

    官署名。即“贵州清吏司”。

  • 震羌侯

    爵名,西汉末年王莽置。《汉书·翟方进传》:“中郎将震羌侯窦兄(况)为奋威将军。”

  • 指典舆

    官名。太平天国设置,为指挥的属官,员额一人,官阶为职同军帅。

  • 大军司马

    官名。南朝梁武帝中大通四年 (532)置,掌出征军务。以使持节、都督瑕丘诸军事、安北将军、兖州刺史羊侃为之,随太尉元法僧北讨。权任甚重。军还,罢。

  • 南京都察院

    官署名。明永乐(1403—1424)迁都北京后于南京留置。设右都御史、右副都御史、右佥都御史各一人,不设左职。下设司务、经历、都事、照磨各一人,司狱二人。十三道监察御史,员数少于北京。嘉靖(1522—

  • 内阁诰敕房舍人

    官名。即内阁诰敕房中书舍人。

  • 训方中士、下士

    官名。《周礼》夏官之属有训方氏中士四人,掌教导四方之民。北周依其制置训方中士,正二命;训方下士,正一命。属夏官府职方中大夫。

  • 中万户府

    官署名。元朝军府。秩从三品,统军五千以上。置达鲁花赤、万户各一员,俱从三品; 副万户一员,正四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