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管
官名。太平天国后期增设之朝上职官。天历庚申十年(1860)始设,职务未详。低于*掌率,高于*尽管。又曾置“京畿统管”,专治天京内政事。
官名。太平天国后期设置,庚申十年(公元1860年)李春发曾以忠诚二天将兼京畿统管;次年莫仕暌又以忠诚五天将任番镇统管。可见统管的地位与天将相当。至于职掌,前者似为管理天京地区军政事务,后者似为管理有关外国事务。
官名。太平天国后期增设之朝上职官。天历庚申十年(1860)始设,职务未详。低于*掌率,高于*尽管。又曾置“京畿统管”,专治天京内政事。
官名。太平天国后期设置,庚申十年(公元1860年)李春发曾以忠诚二天将兼京畿统管;次年莫仕暌又以忠诚五天将任番镇统管。可见统管的地位与天将相当。至于职掌,前者似为管理天京地区军政事务,后者似为管理有关外国事务。
清朝入关以后,其原设于盛京(奉天府,今沈阳市)的六部均迁北京,仅以一内大臣留守。后逐渐恢复各部,但无吏部。原来各部尚书也不置,唯置侍郎一人。编制也与北京六部不同。各部官员皆以在京旗员与本地旗员参用。参
官署名。北齐置,设丞。掌五郊群神事,隶太常寺太庙署。
官名。清朝职官之一种,即尚未实授之蓝翎长。
官名,即门下督盗贼,汉置,为郡佐吏,掌兵卫,长官出,则带剑导从,居则巡察禁防盗贼。也简称督盗、督盗贼、门下督。后世多沿置。见汉《巴郡太守张纳碑》,参看“门下督盗贼”条。
文书名。亦称回批。清朝的一种回执。凡有解银到京,接收衙门验收后,在限期内给予押解委员批回,以表示解到无误; 过期不给,照例参处。今存军机处档案中,尚有回批簿,即给发回批之底簿。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仿《周礼》大祝置,北周沿置。春官府太祝司长官,员一人,掌六祝之辞,事鬼神以祈求福祥。大将出征,以羊祭所过名山大川。下设小祝上士以佐其职,领司巫中士、丧祝中士、甸祝中士、诅祝
官名。北宋徽宗政和六年(1116)置,为武臣阶官,从五品。官名。宋徽宗政和六年置。掌侍卫。见《宋史·职官九·国朝武选、武阶》。
宫中女官名。见“司”。
官名。金置。太祖建国时,以四勃极烈共掌国政,将国相撒改为国论忽鲁勃极烈,意为国家诸部统帅勃极烈,参议国政,统军作战。太宗改制,仍存此职。熙宗时废。
官名。清太宗皇太极于天命十一年(1626)九月登基后设。八旗中每旗设二人,共十六人。与总管旗务之八大臣共理国政,掌察办本旗事务,审断词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