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邦真戎君长
战国秦对少数民族首领的称谓。参见“真臣邦君公”。
战国秦对少数民族首领的称谓。参见“真臣邦君公”。
官名。三国蜀置。《三国志·蒋琬传》:“(蒋琬)子斌嗣,为绥武将军、汉城护军。”杂号将军名,三国蜀置,掌征伐或驻守。《三国志·蜀书·蒋琬传》:“子斌嗣,为绥武将军、汉城将军。”
太平天国后期在“王”下陆续增设的“六等爵”之一。由“义王”演变而成。1856年,杨韦事件后,翼王石达开入京辅政,被推为“义王”,辞未受。后出走,始有是爵。位在王爵之下,列“六等爵”之首。系衔加“天”字
禹时部落联盟所属部落酋长之一。《国语·鲁语》:“昔禹致群神于会稽之山,防风氏后至,禹杀而戮之。”群神谓主山川之君,即各地部落酋长。防风氏部落在今浙江省武康县境内。
官名。北齐置。原称第一不领民庶长,唐朝人修史时避讳改。视五品。
官名。都水监次官,隋炀帝大业五年(609)以后,改都水少监置,从四品。参见“都水监”。官名。隋初都水监有丞二人,炀帝加置少监,旋又改少监为少令。贞观六年(公元632年)又改为少监。
1、官署名,汉置,属少府,其长官称内署令,秩六百石,掌内府衣物。《后汉书·殇帝纪》:“減太官、導官、尚方、内署诸服御珍膳靡丽难成之物。”注:“内署,掌内府衣物。秩皆六百石。”2、唐、宋两朝为翰林学士院
清朝对庶常馆中由大臣充任“教习”者之俗称。以别于由翰林官担任之“小教习”。额设二人,满、汉各一人。凡翰林院掌院学士、各部尚书、侍郎、内阁学士等俱得派充。掌教习庶吉士满、汉文课程。参见“庶常馆”。
即“辟差”。宋代授予官吏差遗的方式之一,即“辟差”见该条。
官署名。清光绪二十八年 (1902) 工巡总局设,三十一年,归巡警部。三十二年改隶民政部。专司救火之事,并分任巡逻、要差勤务。设总理兼统带一人,四品,辖官兵八百二十名,消防一、二大队、军乐队,内勤处、
官名。唐朝置为太子内官,三员,从八品,掌东宫财货、珠宝与锦彩出入,隶司则。女官名。唐代太子内官中有此官,从八品,掌财货、珠宝、缣。见《新唐书·百官二·太子内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