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古代官职>行台

行台

①官署名。三国魏置,为皇帝出征时随侍身边临时执行尚书台职权的机构,由尚书台部分主要官员组成,以便皇帝和执政大臣决定军国大事。两晋时不再随侍于皇帝,而由权臣控制,东海王司马越、荀藩、苟晞、温峤、刘裕等曾在战乱中先后建立过行台,以发号施令。北魏初曾于邺及中山置行台,以尚书为长官,执掌当地军政事务,旋罢。肃宗正光(520—525)末,因各地战乱,在各地陆续设立行台主管各地军务,成为常设的地方行政机构。到北魏末期渐理民事,北齐时正式兼理民政,成为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北魏末期的农民起义领袖如万俟丑奴、纥豆陵步藩亦置行台。北魏、北齐以行台尚书令为长官,也有以尚书仆射或左、右仆射以及尚书来主管行台事务者。下设行台尚书左、右丞,各部尚书及郎中处理具体事务。又,北魏、北齐还设有“大行台”。隋、唐初设“行台省”,金朝设“行台尚书省”。②元朝“行御史台”的省称。③官名。北朝行台长官的省称。《魏书·杨播传》: “尔朱荣之死也,(杨)昱为东道行台,率众拒尔朱仲远。”


1、自魏晋始,中央的政务由三公改归台阁(尚书),在中央者称台,在外者称行台。专为征讨而设,不常置。魏末晋文帝讨诸葛诞,散骑常侍裴秀、尚书仆射陈泰、黄门侍郎钟会等,以行台从。晋永嘉四年,东海王越请讨石勒,以行台随军。后魏称尚书大行台,别置官属。北齐行台兼掌民事。隋称行台省,其官有尚书令、仆射、主事、礼部、膳部、兵部、驾部、库部、刑部等。唐初也置行台,贞观以后废。见《通典·职官四·行台省》。元至正十六年置行御史台,简称行台,设行御史台御史大夫,侍御史、监察御史等,以监临所属各省,统制各道宪司,而总之于内台。见《元史·百官八·行御史台》。

2、帝王巡狩所居之处。南朝宋王韶之《始兴记》:“含洭县有尧山,尧巡狩至于此,立行台也。”见《初学记》。

3、大臣出巡所驻之处称行台,又称行辕。

猜你喜欢

  • 王会清吏司

    官署名。简称王会司。清朝理藩院所属六司之一。掌理内扎萨克各部旗的俸禄、朝贡、赏赐之事及办理朝觐、随围等事。乾隆二十二年(1757)改设。以郎中满洲一人,蒙古二人为主官。下设员外郎、主事、笔帖式、经承及

  • 司仆大夫

    官名。即都官郎中,唐高宗龙朔二年(662)改,咸亨元年(670)复名都官郎中。官名。唐高宗龙朔二年,改都官郎中为司仆大夫。咸亨元年复旧。见《通典·职官五·刑部尚书》,参看“都官郎中”条。

  • 小貂

    散骑常侍别称。洪迈《容斋四笔》卷一五《官称别名》: “唐人好以它名标榜官称”,“散骑常侍为小貂”。

  • 驺骑

    官名,汉置,为皇帝、百官的导从护卫骑士。《汉书·惠帝纪》:“太子即皇帝位,尊皇后曰皇太后,赐爵……外郎满六岁二级……驺比外郎。”注:“师古曰:驺本厩之驭者,后又令为骑,因谓驺骑耳。”《后汉书·舆服上》

  • 生辰使

    见“贺生辰国信使”。

  • 文官普通惩戒委员会

    惩戒机关名。北洋政府于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始置,为临时机构,必要时在中央或各省设立,议决关于委任官的惩戒。次年一月二十日公布《文官惩戒委员会编制令》,改为常设机构。设委员长一人,由各官署长官兼任

  • 提点刑狱司

    见“提刑司”。官署名。宋置,掌所部狱讼,平其曲直,举刺官吏等。见《宋史·职官七·提举常平司》,参看“提点刑狱”条。

  • 司徒长史

    官名。东汉始置,员一人,秩千石。为司徒府僚属之长,佐司徒总管府内诸曹,或亦参预政务。三国魏以后分置左、右长史。参见“司徒右长史”。官名,东汉置,为司徒府属吏之长,秩千石,掌司徒府诸曹事,佐司徒处理四方

  • 判司农寺事

    官名。北宋前期置,员二人,以两制或朝官以上充任,主管司农寺事。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复以司农卿为司农寺长官,遂罢。官名。宋初司农寺卿与少卿为寄禄官,司农寺置判寺事二人,以两制、朝官以上充

  • 太学正

    宋朝太学学官和职事名。北宋仁宗时,始以学生为太学正,为太学职事。神宗以后,增置命官学正,仍差上舍、内舍生为职事学正。均掌举行学规,诸生违规矩者施以五等之罚,兼考校训导之职。参见“学正”。